庶帝_第三百二十八章 题名奇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 题名奇石 (第3/3页)

又往东南流,与龙色水汇合。龙当水出自西方的龙当溪,往东流入三藏水。三藏水又往东南流经武列溪,称为武列水,往东南流经石挺下。

    石挺高据于群山之上,孤峰直插云霄,陡崖极其险峻,高达百余切。州牧太守经过这里时,常叫选拔出来的优秀的弓箭手张弓射箭,但没有一个人射得到这样的高度。

    4王勃《山亭兴序》山人对兴,即是桃花之源;隐士相逢,不异菖蒲之涧。黄精野馔,赤石神脂。

    玉案金盘,徵石髓於蛟龙之窟;山樽野酌,求玉液於蓬莱之峰。溪横燕尾,岩竖龙头。

    锻野老之真珠,挂幽人之明镜。

    山居之士兴致相对,即是桃花源中避世胜地;隐逸之士欣然相逢,无异广州山间不老溪涧。用黄土之精天然野食,吞赤石之脂神仙丹药。

    玉制的台案金质的碗盘,征钟乳之石于蛟龙之xue。山人的酒杯自制的野酿,求仙人之液于蓬莱之峰。分如燕尾,岩石突兀山脉峰头。

    磨砺织席老人龙潭的真珠,背挂山中隐士驱鬼的明镜。

    5“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

    厉玉让玉匠鉴定。

    玉匠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

    到厉王死,武王继位。

    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登基。

    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

    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

    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

    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

    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

    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

    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

    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韩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

    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

    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

    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