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三百三十九章 本来法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九章 本来法尔 (第2/2页)

是活络,又能吟得几句诗词,说得几句蛮语,原是想留着送给我六弟的,现在看来,倒不妨抬举一把,将她送与贤弟如何?”

    徐知让显然是没见识过陆绍江这番“打蛇随棍上”的本事,他舔了一下唇,不由自主地将视线转向了徐知温那边。

    徐知恭笑道,“能被淮长兄瞧入眼的定非泛泛之辈,说是‘几句’、‘几句’,大抵指的就是精通罢?”

    陆绍江大方地笑道,“就是一使唤丫头而已。”

    徐知恭又问道,“不知这丫头姓名几何,年芳几许,”他顿了顿,似漫不经心地道,“万一她的八字与五弟有所冲撞,那就不好了罢。”

    陆绍江笑了笑,答道,“那丫头姓马,原来名唤‘来法’,我嫌拗口,便改叫‘云儿’了。”

    徐知恭微笑道,“如此,想来那丫头,必定生得十分柔媚纤弱了。”

    徐知温开口道,“这‘来法’二字,莫非是出自佛典中的‘本来法尔’,取一‘自始自然’的意思?”

    陆绍江笑道,“大约罢,”他滞了一下,道,“我也没细问。”

    徐知温扯了扯嘴角,道,“五弟信道,若是那丫头信佛……”

    陆绍江“啊”了一记,“和厚提醒得很是,是我思虑不周了。”

    就在这时,门外忽来了一前院小厮,向屋中众人通传说徐广回来了,正在书房等着见徐知温呢。

    ——————

    ——————

    1“神仙中人”

    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

    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

    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着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世说新语》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

    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

    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2“谢衣翻花雪”

    《宋书》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

    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

    还白,上以为瑞。

    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

    3“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吗?”

    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宽袖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缁布做的礼冠。

    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随其乡俗。我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儒服。”

    《礼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4《论语》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儒者交友”

    有这样一种儒者,和朋友志同道合,作学问的路子也一样;彼此皆有成就则皆大欢喜,彼此有了差距也互不嫌弃;彼此久不相见,如果听到了有关对方的流言蜚语,也绝不相信。

    友谊的基础建立在方正上、道义上,合乎这一点就是朋友,违背这一点就敬而远之。儒者的交友有如此者。

    《礼记》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6“儒者衣冠”

    儒者的衣冠周正,行为谨慎,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

    做大事时神态慎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像不敢去做。

    难于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礼记》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

    大则如威,小则如愧;

    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7“昔年鲁哀公闻孔子之言而终生不敢以儒为戏”

    子曰“儒者不因贫贱而困顿失志,不因富贵而骄奢失节,不因为国君的侮辱、卿大夫的掣肘、官员们的刁难而改变节cao,所以才叫做‘儒’。现在很多人自命为‘儒者’但却有名无实,所以‘儒’这一词才往往被作为笑料来讲。”

    孔子从国外返回鲁国,鲁哀公在公馆里接见了他,听了孔子的这一席话,对儒者的话更加相信,对儒者的行为更加看重,并且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敢开儒者的玩笑了。”

    《礼记》子曰“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