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二章 龟板入药 (第2/2页)
夔张了张口,讪笑道,“七弟妹说,给圣上当筏子,总比夹在中间,作了看不见的筏子好,前者有名有姓,寻常人觑着眼热却不敢轻举妄动,后者……” 文一适笑了笑,道,“那你替我告诉她,若眼热了再服龟板,小心补过了头,亏了身体就不值了。” 文一夔识趣地闭了嘴,点头道,“大哥金玉良言。” 文一适道,“金玉良言她平日里听了也不少了,”他轻轻地舔了下唇,“却也不见哪句话能移了她半分心性去。” 文一夔淡笑着倾了倾身,“是啊,七弟妹心属七弟,这一点,总不会变。” 文一适瞥了他一眼,尔后慢慢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他抬起手,象征性地揉了下额头,“因此,我还是要问她,这‘捐田求子’一事行而未成,她若是求子心切,可否要试一试别的法子?” 文一夔浅笑了一下,道,“七弟妹说了,‘心诚则灵’,这地方官消受不了,全因她儿子的福气太大,将官气都压在了下头,想翻过身来,得颇费点儿功夫呢。还说,田地留在手中,总有捐出去的办法,让大哥不必过虑后宅的事体。” 文一适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好,自家弟妹有这志气,我这做大伯的,也只能祝愿她一句‘早得贵子’了。” —————— —————— 1“锥舌” 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 临死前,贺若敦嘱咐贺若弼说“我想要平定江南,然而现在看来已经不能实现了,你应该继承我的遗志。还有我是因为嚼舌根而遭致杀身之祸的,你不能不好好想想啊。” 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 《隋书》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 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2“驷不及舌” 《论语》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君子追求内在品质就可以了,何必讲求那些文章礼仪呢?” 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3“龟板入药,最宜生龟炙用” 《本草崇原》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漏下赤白,破症瘕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龟凡江湖间皆有之,近取湖州、江州,交州者为上。甲白而浓,其色分明,入药最良。 有出于水中者,有出于山中者,入药宜用水龟。 古时上下甲皆用,至日华子只用下板,而后人从之。 陶弘景曰∶入药宜生龟炙用。日华子曰∶腹下曾灼十通者,名败龟板,入药良。 吴球曰∶先贤用败龟板补阴,借其气也。 今人用钻过及煮过者,性气不存矣。唯灵山诸谷,因风堕自败者最佳。田池自败者次之。人打坏者又次之。 愚谓∶龟通灵神而多寿,若自死者,病龟也。灼过者,灵性已过。唯生龟板炙用为佳。 4“送我水中,无杀吾也” 有一位南方老人用龟垫床脚,过了二十多年,老人去世,移开床脚,龟还依然活着。 这是因为龟具有一种特殊的调节呼吸的方法。 有人问“龟的神通这样大,但为什么太卜官得到活龟总是杀了剔取其甲呢?” 不久以前,长江边上有个人得到一只名龟,养在家里,因此家里发了大财。 和人商量,要把龟放了。 人教他要杀了别放,说要是放了,家要衰败。 龟给他托梦说“把我放到水里去,不要杀我。” 这家人到底把龟杀了。 杀龟之后,这家主人死了,家庭也倒了霉。 人民和君王处理事情应遵循的办法不一样。 老百姓得到名龟,看来好象不应当杀。 根据古代惯例来说,圣明君王得到名龟都是杀了,供占卜用。 《史记》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馀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龟能行气导引。 问者曰“龟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龟,何为辄杀取其甲乎?” 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龟,畜置之,家因大富。 与人议,欲遣去。 人教杀之勿遣,遣之破人家。 龟见梦曰“送我水中,无杀吾也。” 其家终杀之。 杀之後,身死,家不利。 人民与君王者异道。 人民得名龟,其状类不宜杀也。 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圣主皆杀而用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