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窫窳其民 (第2/3页)
我与彭大人,原就为宦途道上客、名利场中人呢?” 彭平康笑了起来,“罗大人说笑了,我哪里比得上扬子云呢?”他淡笑道,“若说命途多舛,倒叫我想起纪万里了……” 齐得韬接口道,“‘凡人贱近而贵远’,彭大人不必过于感怀。” 傅楚瞥了齐得韬一眼,笑着接过罗蒙正的话头道,“这却是奇了,”他微笑道,“王莽以复古而改制,然扬子云以好古而求文章,同是以‘古’为名,扬子云又何苦投阁避使?” 宋圣哲笑道,“王莽昔以符命自立,篡汉即位之后,自然欲绝符命之源以神化前事,当此之时,甄丰之子甄寻、刘歆之子刘棻复献符瑞以上,故而王莽杀甄丰父子、投刘棻于四裔,由此观之,王莽‘言古’却不‘好古’,名为以公代私,实则收天下之利为己有,如此‘复古’,又何以与扬子云之‘追古’相较?” 罗蒙正浅笑道,“宋大人不但话听得明白,见事更是清楚。” 宋圣哲微笑道,“罗大人又何尝不清楚,只是谨遵孔圣人‘慎言’之诲罢了,”他淡笑道,“既然罗大人‘颂圣’在先,我便是一定要说出来的了。” 罗蒙正稍稍倾了倾身,“宋大人快人快语,我心下佩服。” 宋圣哲又笑道,“世间‘言古’而不‘好古’之人何其多也,倘或人人‘追古’之如扬子云,我和彭大人也不必这般……” 彭平康接口道,“曾子固尝云‘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世君子不好古者乃人之常情,倘或如今学子皆效扬子云追古作文,以为经莫大于《易》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先王之道岂不更不甚明矣?” 宋圣哲听了,又不禁打趣道,“方此之时,罗大人所说之‘食人’者,岂不都成了‘食壤’者了?” —————— —————— 1“圣乐一奏,百兽率舞”是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调侃刘姥姥的梗 《红楼梦》贾母两宴大观园时,大家喝酒行令,快乐洋溢。 管弦之乐从藕香榭越水度林而来时,刘姥姥一听,有美酒有音乐,越加高兴,一时手舞足蹈。 宝玉向黛玉笑道“你瞧瞧刘姥姥的样子。” 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其实这里有一个解读很有意思,认为“刘姥姥”是指康熙,林黛玉调侃的所谓“母蝗虫”,实际是指“母皇虫”;所谓《携蝗大嚼图》,实际是指《携皇大嚼图》,暗指曹雪芹不满康熙下江南时四次住在曹家,生生吃空了他们家,所以假借林黛玉之口讥讽康熙是“蝗虫”。 2这里“百兽率舞”一句是取自《尚书》中舜帝要通音律的夔掌管典乐的梗 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 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着石磬,使扮演各种兽类的依着音乐舞蹈起来。” 《尚书》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3窫窳,又称为猰貐,原为人首蛇身,后因危与贰负杀了窫窳,化为龙首猫身,居弱水中。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4《长杨赋》 元延元年秋,汉成帝为了能在胡人面前夸耀大汉王国物产之丰盈,珍禽异兽之繁多,征调右扶风郡百姓入终南山围猎。 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捕捉熊罴豪猪、虎豹猿猴、狐兔麋鹿,用装有围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