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_第2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1节 (第1/3页)

    “你应该说,日本人完整复制了我们唐朝的文化。”华伯涛叹了口气说道。

    “这就是日本人的优点,他们善于学习,将别人的长处,慢慢变成自己的长处。但同时,他们也很聪明,并不是什么都学,而是只学好的,不学坏的。所以近代史上,我们这泱泱大国,才会被这种弹丸小国处处欺负,从甲午战争开始,唉,往后就不能提了……”

    “那我们中国呢?”杨开问道。

    “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华伯涛淡淡的说道。

    “真话又如何,假话又如何?”杨开皱了皱眉。

    “假话就是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国力雄厚,狮子一发威,谁也不敢轻触锋芒。”华伯涛玩味的说道。

    “那真话呢?”

    “真话就是,中国的当权者好大喜功,骄傲自满!而且喜欢窝里斗,军阀,乱党,就连鬼子来打你了,自己人和自己人都不消停。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更是丧失了所有先机,试问,四大发明,哪一样不是出自中国?但到头来呢,人家洋人用你发明的枪炮,火药,狠狠砸开了你的国门,焚烧圆明园的那把火,可旺得很呀!”

    “这把火烧掉了满清,烧掉了中国人那可怜的自尊心,也烧掉了这个民族最后一块耻辱的遮羞布!”华伯涛声嘶力竭的说道。

    “华教授,你太激动了。”杨开唏嘘了一声,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没有激动,这一切,都是事实。”华伯涛很是郁结。

    “相信这个国家,会好起来的。”杨开劝慰道。

    “但愿如此吧!”杨开觉得华伯涛的话,就像是一层阴影笼罩在了自己的心里。他突然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即使张作霖大帅不死,张学良不撤退,日本的这场侵华战争也是有必然性的。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华民族本来的弊病。

    要想铲除这个弊病,只能重新淬炼出更为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让炎黄子孙延续下去。

    “杨开,老华,你俩别谈什么国事了,过来看看,我又找到了什么?”正在杨开思考之际,陈天顶的话,将他从思维的海洋中抽离了出来。

    他回头一看,发现陈天顶正徘徊在两个箱子旁边,两眼放着绿光。

    第三二二章 能源a计划(28)

    他回头一看,发现陈天顶正徘徊在两个箱子旁边,两眼放着绿光。

    看到这一幕,杨开会心的笑了。

    这老爷子,抛开年轻时那段不堪回首的家族往事,这么多年来活的还是有滋有味的,赏赏古董,抱抱孩子,搂搂娇妻,神仙般的生活。也不用像自己一样,杞人忧天,忧国忧民。

    陈天顶两眼放绿光的时候一般很少,除了财宝,就是美食。

    于是杨开决定过去看看,陈天顶到底发现了什么,乐成了这般模样。

    等凑近了去瞧,杨开和随后赶来的华波涛也都跟着乐了。

    原因无他,在红色集装箱里装着的,是一床床崭新的棉被,而黑色集装箱里的,是一桶桶长方形的塑料壶。

    此刻,陈天顶正抱着一个拿出来的塑料壶,眉开眼笑。

    塑料壶里装着的是水,很清澈的水。杨开闻了闻,并没有什么异味,不过,还是要华伯涛这个精通四国语言的老教授,来看看这到底是不是水,如果是水的话,又到底能不能喝。

    “杨开,哈哈,这个仓库可到处是宝呀!”陈天顶抱着怀里的塑料壶说道:“罐头,饭团,脱水蔬菜,现在连做饭用的水都齐备了,这难道是天意吗?”

    “老天让咱们吃饱了,好好的在大坝里捅他一个透明窟窿!”

    “陈老板,你先别忙着高兴。”华伯涛皱了皱眉,然后弯下腰,吃力的提出一个塑料壶,搁在地上细心观察起来。

    这个壶外观呈长方形,和工厂里装汽油的容器差不多,重量大概在三四公斤左右,除了在中央写了‘水供给’三个大字之外,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

    为了害怕水里有毒,华伯涛让杨开端起壶,在他的手上倒了一点。

    水一接触手掌心,华伯涛顿时感觉到了一股清凉。因为天气的原因,片刻这股清凉感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钻进骨子里的寒冷。

    “好冷……”华伯涛忍不住说道,他用手指沾了沾手掌心的水,发现这种液体晶莹剔透,里面并没有什么杂质,随后放在鼻子上嗅了嗅,也没有任何异味。

    显然,壶里装的是干净的水源。

    “这是蒸馏水,我在科学院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用到这东西,所以非常熟悉。”华伯涛松了口气,然后甩掉了手中的水渍,在袖子上擦了擦。

    “老华,什么是蒸馏水,能喝吗?”

    陈天顶一听华伯涛将这种水和实验挂上了钩,一颗心顿时凉了半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