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3节 (第1/3页)
戴笠这才放心下来,讲到:“其实,我请张寒山来,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件超自然事件。” “超自然事件?”张鹤生疑惑了一句,他这种专门和超自然力量打交道的倒是,对超自然事件自然感兴趣。 “是啊,一件发生在三星堆考古现场的超自然事件。最近一段时间,三星堆遗址可是接连发生了几起很奇怪的事情啊。”戴笠讲完,拍了拍张寒山的肩膀,示意张寒山继续讲下去。 张寒山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表情之后,便开始徐徐讲解起来:“诸位应该或多或少听到过三星堆遗址的事。” “恩,我听说过。”陈天顶得意洋洋的插了一句嘴:“而且我还去过三星堆遗址看到过。” 杨开好奇的问道:“陈老板,您去过三星堆遗址?” “当然。”陈天顶洋洋得意的说道:“当年我的土夫子队伍瞄上了这个遗址,不过考虑到这个地儿对中国历史起到的作用忒大,担心动了遗址的话,会让中国历史损失巨大,愣是没敢下手。这不,被考古队发现之后,果然成为影响力超级巨大的一件考古事件。” 杨开冲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么大诱惑摆在眼前,竟然能放弃,陈老板,我佩服您。” “嘿嘿。”陈天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你小子就别埋汰我了,当初要是你的话,看到这么重要的遗址,你也绝对不会忍心下手的。” 杨开等人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戴笠:“我们这些军人虽说多少听说过三星堆遗址,不过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们给我们讲解一下。” “这个没问题。”戴笠爽快的答应了,拍了拍张寒山的肩膀道:“张教授,节哀顺变吧。” 张寒山抹了一把眼泪,估计也知道戴笠要说什么了,便开始和杨开等人一五一十的讲解起来。 三星堆的名字,说起来还有一段小典故。相传挖掘三星堆一只的考古专家发现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状若星星,便取名叫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三星堆遗址的发觉,是近年来民国考古界最为辉煌的举措,其影响力,甚至令世界各国为之侧目。许多外国的专家教授不远千里来中国,为的就是一督三星堆遗址的巍峨壮观。 而三星堆遗址的始作俑者,也就是建造者,古蜀国,更是颠覆了考古界的认知。 古蜀国,或许你们会对这个名字感到有些陌生,但是谈论起他在历史上的典故,你们就知道了,这是后话,待会儿再说。 在三星堆遗址被发觉之前,中国学术界一向认为,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盛期,无论是在教材上还是在历史学资料上,都是如此记载,这家户成了根深蒂固的东西,就好像基本常识一般深深的印在了众人的脑袋里面。 但是自从发掘了三星堆遗址之后,科学家才发现,夏商周之前的这个神秘朝代,古蜀国,所出产的众多青铜器,包括青铜神树,太阳神鸟,纵目面具等等,都颠覆了以前的推断,这说明在古蜀国的时候,青铜器冶炼便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一种我们迄今为止尚未发掘的高度。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寒山透了口气,看了一眼众人,发现众人都炯炯有神的盯着自己,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解。 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发掘三星堆遗址的时候,考古学家甚至还出土了一件陶器。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陶器,在陶器内部,竟然竖立着一根用沥青涂抹的青铜棒,罐子里还有一些风干的酸性液体污渍,本来这也没什么,考古专家就准备当成是普通的器皿来处理,但是现场有一个学识渊博的考古学家,精通物理学,在看到这陶器馆的时候,便发现不正常,仔细的观察半天,竟然断定这是一个能储存电和发电的干电池。 众人开始还以为是考古学家老糊涂了开玩笑呢,也没准备理他,考古专家便自己拿来了一些酸性物体倒入其中,然后将一只小型灯泡,负极接通地面,正极接通青铜棒,诡异的事发生了,电灯泡竟然闪烁了两下,然后熄灭了。 众人一阵唏嘘,尤其是石头,更是惊讶的不得了:“我嘞个乖乖,这古代人就是牛逼哈。要是按照他们的发展势头,几千年之后的今天足以逆天了,对了,现在那三星堆遗址的家伙都怎么样了?升天变成神仙了?” “切,这不明白着呢吧。”九筒狠狠的瞪了一眼石头:“当然是已经变成了尸体,被丢在了坟墓下面了。” 一句话说的石头瞠目结舌,他说的可不是咋地。 “你们两个少耍贫嘴,咱们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吧。”杨开打断了石头和九筒之间的对话,好奇的看着张寒山。 第三八八章 谜罩三星堆(3) 杨开一句话,刚才激烈的讨论便瞬时停止,张寒山有些佩服杨开的领导能力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