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创业_第43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8页 (第1/2页)

    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提倡网络祭扫,其早已不是新鲜业务。

    丧葬协会设立的公墓陵园网站, 民间自行创办的扫墓网站等, 早已层出不穷。基本上每个陵园都会配套该项服务。

    网络祭扫有rou眼可见的好处——

    不用烧纸、放鞭炮,减少污染,对环境有益;

    减少节日火灾、交通拥堵等问题, 对社会有益;

    不用千里迢迢去陵园折腾, 身心轻松, 对个人有益。

    然而网络祭扫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像是一个空有概念却并不被社会接受的边缘体。

    莫说社会的争议, 便是布岱公司内, 众人显然也对其多有排斥。

    傅巧明颇有看法:“不是我说, 现代人什么东西都是速食的,友情是, 爱情也是。以前还能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盼望和美好,现在全程微信恋爱、分手。这个月结婚下月离婚的一堆,都和儿戏一样。难道连祭拜个长辈也要速食化?没钱的网上点个免费香,有钱的买点道具,开个白钻,像布置QQ空间一样布置灵堂?成何体统?”

    沈怜花也难得不和傅巧明抬杠,赞同道:“祭拜这事, 重要的是有这份心,不拘泥于形式。可怎么说呢, 还是要回家祭扫才会有感觉, 和亲朋聚一聚, 看看家乡长辈, 顺道踏个青。我们那里有‘清明夜大如年’的说法。虽说扫墓、献花、烧纸也只是一种形式,可把这些放到网络,就变成了儿戏的形式。”

    上官静娴则喜欢数据说话,在众人讨论时,已经立马搜索好相关论证。

    “这里有一组去年的调查,是《北城日报》在清明发起的关于网络祭扫的问卷。对于网络祭扫,有42%的网友认为无所谓,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40%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是对传统文化不尊重,有悖于清明的意义;只有18%的网友明确表示,赞同网上祭扫,认为其是符合新时代形式的祭奠方式。”

    “若这组数据说明不了问题,其另外一项问卷更有针对性,几乎是同一批用户,调查在各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会选择网络祭扫还是回家扫墓。76%的用户明确表示回去,23%的用户表示看情况,只有1%的用户明确表示选择网络祭扫。”

    “很显然,网络祭扫对于国人的传统观念,依旧是很大的冲击,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项目。”

    上官静娴说罢,王飞牛也难得没有当“苟吹”,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实是否有悖于传统习俗倒是其次,我们是商人又不是消费者。更重要的,还是这个项目是否盈利。线上祭扫项目其实已经出现很多年,但至今能够存续的网站极少,也很难成规模。如果他真的好盈利,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