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_第332章 屈原的建议,四国共分秦!(第一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2章 屈原的建议,四国共分秦!(第一更 (第2/3页)

王,莫非是那赵国又派来了使者?”

    楚王哈哈一笑,酒醉之中带着几分自得,道:“不,是秦国人来向寡人求和了。”

    翌日,楚王果然在大殿之中接见了秦国使者。

    这倒不是因为楚王对于秦国有多么的奉承,而是因为楚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让他的臣民们知道秦国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前来求和这么一件事情。

    秦国使者毕恭毕敬的拜见了楚王,一口一个下国之臣,更是让楚王心花怒放。

    先别管最终能不能够达成和约,单单是这个态度就让楚王足够满意了。

    当秦国使者说出愿意割让东南两郡归还楚国,条件是让楚国和秦国达成同盟一起抗击赵国的时候,整座大殿之中上百名楚国大臣瞬间沸腾了。

    要知道在去年的时候,楚国还是被秦国打得满地找牙,鄢都给白起淹死了几十万人,郢都则是因为楚王的仓皇逃跑不战而陷,就连祖宗的坟墓夷陵都被白起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都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秦国从收复河西到拿下河东尚且得用三十年的时间,但是楚国现在仅仅一年就能够将方城和郢都之地收复,实在是一个大大的喜讯啊。

    楚王一听之下同样也是大喜过望,但很快的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秦国人的要求上来:“秦王所说的楚秦共同抗击赵国,具体的意思是……”

    秦国使者不假思索的说道:“大王应当也知道如今赵国正在率领韩魏两国围攻我大秦函谷关,因此鄙国割让两郡之后大王应当立刻派遣大将率军北上呼应鄙国。否则的话一旦赵国攻破函谷关杀入关中,那么到时候整个天下尽入赵国之手,鄙国即便是想要遵守盟约也不可能了。”

    楚王唔了一声,脸上的喜悦神情慢慢的消退了。

    说起来,楚国和赵国之间由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接壤的缘故,其实是很少爆发战争的。

    但是在前几年,赵楚之前爆发的那一场莒城之战可是让楚国结结实实的吃了一次大亏,论到对于楚国的重创程度也是不在郢鄢之战之下的。

    而且现在楚国和赵国之间还属于一个盟友关系,让楚国直接背叛赵国甚至是北上去背刺赵国,楚王一来是觉得这事情做的好像不太地道,二来心中也没有多少底气能够和赵国作对。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在于跟着秦国使者一起到来的那封屈原亲笔写就的信。

    不管楚王之前怎么看屈原不爽,但是屈原有着拿下宛城的成绩在这里,楚王再怎么昏庸都不可能忽视屈原的意见。

    屈原的意见是很明确的,如果是在开战之前,楚国当然要和秦国联手共抗三晋,甚至可以想办法策反韩国和魏国,大家一起来背刺赵国一波。

    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秦国在各个方向上都被打得节节败退,眼看是马上就要失血过多整个国家完蛋了。

    由于消息闭塞的原因,屈原此刻并不知道其实在关中秦国蒙骜所部已经吃到了一场大败,否则的话他就会在这封信中更加坚决的认为秦国会亡国了。

    屈原认为,这个时候的楚国不但不应该和将死未死的秦国联手,反而应该从各地继续抽调兵力,动用能够动用的所有力量继续伐秦。

    就算是赵国攻破了函谷关进入了关中那其实也无关紧要,楚国可以在收复了方城、郢都之后继续西进,去攻击秦国另外的地方。

    也就是说,大家一起瓜分秦国,韩国得到宜阳,魏国得到河东,赵国得到关中、义渠和陇西,而楚国则从秦国手中得到方城、郢都、汉中、巴蜀、黔中,算起了整整五个郡的地盘!

    这么一算的话,显然楚国才是这场瓜分秦国大作战的最大赢家。

    由于关中才是秦国的命脉所在,屈原断言秦国一定会在关中和赵国死扛到底,于是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

    第一种,赵国无法拿下关中,秦国必然也是元气大伤,无法防御楚国在其他方向上的攻击,楚国可以顺利的夺回屈原所说的五郡之地。

    第二种,赵国拿下了关中,那么在秦国拼死防守之下,赵国必然也是损失惨重。而秦国方面首都都丢了,那就更没有办法阻止楚国夺得屈原所说的五郡之地了。

    总之,只要等到拿下这五郡之地之后,楚国就可以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在北边则可以团结韩、魏、秦(如果还没有灭国的话)诸侯一同对抗赵国的进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