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页 (第2/2页)
若要说道理,谁都不如他博学多识。若论煽动性,谁都不如他口才好。 如果刘协真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皇帝,就很难不顺着杨修的思路去向光明而伟大的未来,重蹈王莽的覆辙。 但是年轻人这样的理想是可爱的。 刘协不想打击杨修的积极性,于是也就听着,还认真跟他讨论一二,弄得杨修越发认真起来。 刘协只当每日繁重政务之后、沉重现实之外的一项娱乐活动,就好似听杨修说书一般。 “怎么样?”杨修坐不住了,不顾礼节挪到皇帝跟前来,“写得不错吧?你看着第三条和第七条,就是上次陛下给臣挑出来的问题,您看,我这次都修好了……” 刘协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这是青年人才会有的蓬勃热血。 他点头道:“果然不错。” 杨修果然喜悦,笑道:“臣可没有问别人。陛下说过,此事不可为外人道。” 刘协手指按着那文书,感觉再这样下去有些不忍心了,微一踌躇,问出了半个月前就该问的那一句,“你父亲怎么说?” 第109章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远看有各种各样的面具,但是对待亲近之人,就会流露出本真的性情, 甚至会像个孩子。 杨修也是如此。 刘协最初接触杨修, 带着历史中固有的印象, 后来发现他有世家子弟飞扬的性情不假,却绝非轻薄之人。后来在宫中,杨修作为郎中,的确是一位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待到刘协带他出行,自长安至潼关, 从秦岭走到黄河畔, 穿行在干旱的农田里三个月, 刘协发现, 在那个翩翩公子的外表之下,杨修还有一颗属于年轻人的心, 鲜活而又热切,而且饱含了丰富的同情心。 刘协不知道别人看到会怎么想, 但是他看到捧着新出炉的文书给他看的杨修,真的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天真的孩子。 当真要背叛自己的出身, 谈何容易?当理想落到地上, 真的要闹到父子决裂么? 如果刘协真是一个十四岁的年轻皇帝, 当真照着杨修所写去大刀阔斧改革,杨修与他那身为尚书令的父亲要如何互相妥协?不,这样的变革中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 杨修脸上的热烈笑意淡了一些, “家父……” 刘协看着他。 杨修轻声道:“只要这变革对天下百姓有益处,家父也断无阻拦之理。” 他就低头在刘协面前。 刘协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脑袋,叹道:“德祖啊……”他心中清楚, 杀豪族之后,长安城中震惊,这一刻那些原本阻挡他的士族才明白过来。此刻长安城中的军权,握在他这位皇帝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