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页 (第1/2页)
话说到这里,殿内气氛一时凝滞,便在此时汪雨传报,说是曹大人来了。 刘协微感诧异,旋即想起昨夜在城郊农舍,酒后谈话时,曾对他说过,今日要他来未央殿,同杨修、贾诩等人议一议官制改革之事。只是随后董意出事儿…… 曹昂已步上殿来,还是昨日那一身衣裳,面色如常,只眼底有些不明显的暗青色,站定便告罪,“臣来迟了。” 杨修与贾诩等人还不知董意之死。 杨修笑道:“子脩兄来迟了,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该罚,该罚!” 刘协仔细看了曹昂两眼,见他摆着一张“谈公事专用脸”,便没有提昨晚的事情,点一点头,道:“你来得正好,刚要说到正题。如今河东、南阳两郡要用人,朕要从这二郡行新的人才推举之法。另成一项正式的新制度,需要时间与实践,当下是来不及了,但朕绝不愿此二郡再落入门阀之手。朕要选信得过之人,走访河东、南阳二郡,在清贫读书人、薄有资产之家的子弟之中,做个评级,按评价分派官职。”他所说的清贫读书人、薄有资产之家的子弟,乃是区别于豪族世家,实际上便是普通知识分子与中小地主。 这想法刘协曾对曹昂透露过,当时刘协想着让曹昂去主理此事,但如今董意身亡就在昨日…… 杨修却是第一次听皇帝说出这办法,闻言双眼一亮。他是极为聪明的,心知皇帝既然对他们说了此事,那多半就是要他们去办此事。他得以绕开河东郡或南阳郡当地的世家势力,只凭他一句断语,就能举荐一人为良才。 曹昂仿佛明白皇帝的迟疑,低声道:“臣愿往。” 刘协原本也是要他主理此事的。两人沟通最久,曹昂也最明白他的用意。况且南阳郡倒也罢了,袁术败退,已是权力真空之处,只要与当地士族周旋好,便无大碍。河东郡却还有原属于张扬的人,权力交接之时,比之南阳郡的情况要微妙许多,非得是周全机敏之人,才能应付得来。 刘协道:“朕也是此意,要偏劳子脩与德祖。到时候你们去两地走访,也是个体力活。贾先生就居中留在朕身边,为之拟定细则——与尚书台那些迂腐的老头子往来交锋。” 贾诩抚着山羊胡,微微一笑,道:“与人打嘴仗,此乃臣一大乐事。”他儒学大宗出身,与动辄引经据典的老学究辩论,往往占尽上风。 刘协又与他们商讨了一下两地难处,另外还要选属官陪同曹昂、杨修出行。这属官其实也就相当于监察曹昂、杨修的。毕竟历来行事,二人为公,若全凭一人决断,可就太考验皇帝对此人的信任度了。 至傍晚时分,杨修与贾诩退下,刘协单独留了曹昂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