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节 (第4/4页)

快四辆坦克都停歇了下来。

    但是嘎吱嘎吱的履带行进声,以及沉闷的引擎轰鸣声依然没有停歇,更多夏尔b1坦克从远处驶来,以四辆为一个排,很快地整好队形。

    等待重炮旅的支援再开战,并不是高桂滋的个性。南部军团手下还有大批的旧式雷诺轻型坦克,有足够强劲的装甲战斗力。日本人也有很多坦克,包括从奉天城里缴获了大批的雷诺轻型坦克,但是从情报署的通报上看,他们还没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队,数量上更不是南部军团的对手。

    夏尔b1型是雷诺轻型坦克的改进型,好不容易从法国搞来的技术,因为当年暂缓了军备更新,各个军团也不过是装备了一个营的这种最新型号坦克。远不是当年轻巧的雷诺坦克,夏尔b1坦克全重已经达到25吨,成员为4人,所以每个坦克排的编制数量降到了四辆,而不是雷诺ft17坦克排的六辆。

    夏尔b1坦克是一款命运多坎的坦克,这跟法国陆军最高指挥部的无理要求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北方军拥有的夏尔b1坦克,跟法国自己拥有的同型号坦克也是不一样的。

    当年欧战结束后,法国陆军认为需要设计一种满足多用途作战需要的战斗坦克,以替代大量服役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最过分的要求就是法国陆军异想天开地要求,在新坦克的车体部分安装一门用于支援步兵作战的75毫米火炮,而活动炮塔则安装两挺机枪。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种设想是无法实现的。

    承担研制任务的雷诺公司,在拿不到法国军方的合同补助情况下,这个改进项目差点承受不住永无休止的债务负担而准备暂停。这个时候,尼森公司费尽心思搭上了雷诺公司,承诺愿意购买他们既有的改进方案和坦克样车。

    雷诺公司高层大喜过望,最后接着为尼森公司原先购买的雷诺ft17坦克升级的名义,向尼森公司出售了他们已经完成的一辆没有考虑75毫米火炮的原型车和全套技术许可。

    得到新的资金注入后,设计小组又继续研制下去,结果在次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了一辆车体右部带有75毫米火炮的原型车,送交法国陆军测试。

    结果这一款原型车,受到了法国陆军测试部队的高度赞誉,居然鬼使神差般地通过了初审。测试部队只是提出,要换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以及将双机枪炮塔的右侧机枪换装成47毫米火炮。

    北方军拿到手的,则是没有改进前的原型车,坦克全重25 吨,最大装甲厚度为25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2千瓦,平均时速28千米,最大时速45千米,储油800升,最大行驶时间约为12小时,活动炮塔则安装了尼森公司特地要求的37毫米火炮和7.62毫米机枪。

    说老实话,法国人手中的75毫米火炮坦克才叫夏尔b1坦克,而北方军的则是没有设计成功的验证车罢了。

    第九十九章 悲催的火炮

    实际作战中,法国人夏尔b1坦克装备的75毫米火炮,只能是当做步兵支援火力使用,除了略微上下提升外,是根本不能左右转动的,远不如北方军要求的炮塔上换装一个37毫米火炮实用。后来法国陆军测试部队的要求,显然是和北方军的想法殊途同归,只是他们希望得到更好的选择。

    没有安装75毫米火炮,省下很多空间和重量,足以让北方军的假冒夏尔b1坦克,装上更多的弹药和油料,跑得更快和更远。所以北方军的夏尔b1坦克可以跑上十二小时,而法国人的夏尔b1改进坦克只能跑上六个小时。

    简单短暂的加油和查看地图后,坦克营指挥官和随后赶来的步兵营指挥官紧急商议,尝试着就这么冲锋一次看看,争取打一个突袭战斗。

    一线指挥官的想法马上报告到了扎兰屯的高桂滋手上,几乎是立刻,高桂滋同意试探性进攻的命令就追了过来,并且增派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支援。

    只是后面的支援而来的步兵营和炮兵营士兵,就再也没有前锋部队那样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了,几乎刚到集结地就展开队形,步兵营马上跟在已经开始冲锋的坦克步兵后面,炮兵营直接就地拉开75毫米山炮准备支援。

    两个小队的p12战斗机呼啸着穿过集结队伍的上空,很快就和从齐齐哈尔增援来的四架九一式战斗机纠缠上了。日本人早已有所准备,时刻等待着沿着铁路线南下的北方军进攻部队。

    几分钟后,姗姗来迟的挂载着炸弹的第三个小队四架p12战斗机从天边出现,趁着日军战斗机群被前两个小队拖住的空档,穿过富拉尔基外围防线的上空,冒着高射机枪的猛烈火力,将几颗炸弹飞快地扔进了富拉尔基地区。

    轰然炸响的几声巨响,代表着北方军队富拉尔基地区的进攻开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