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节  (第3/3页)
倒是好些,毕竟军队的管理不同于里中乡民。但得到调令的官军,还是控制不住的嘴角往耳根咧。    撞大运了啊!    现如今,边军中正流行几句话,到了大宁,有rou吃,到了宣府,有田种,到了开原,有钱花,到了北京,有战功。    话糙点,其中却饱含着军汉们最朴实的愿望。    就藩山西的晋王得知消息,很不是滋味。    王府护卫都交公了,皇帝怎么还惦记着他地盘上的人口?    盘算一下小金库里的存款,晋王咬咬牙,人给了,绝迹要不回来,但也不能吃亏!    思定之后,立刻派王府长史进京朝见永乐帝。献上嘉禾,趁着皇帝高兴,提出派人到汉王和赵王的属地取取经,回头繁荣一下晋地的经济。    晋王长史说话很有水平,一再表明,晋王本意只为学习两地的先进经验,提高一下属地的gdp,绝无同皇子私自结交的意图。    “还请陛下恩准。”    有独到眼光的不只是晋王,周王也派人前来朝贺,提出了一样的请求。    作为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橚比侄子更了解天子,进献嘉禾是必须的,一同献上的,还有传说中的仁兽驺虞。    仁兽现世,证明今上是仁德之君!    各种上表溜须,龙心定然大悦,请求派遣两支学习队伍,应该不成问题。    鉴于有长颈鹿被误做麒麟的历史记载,驺虞到底是何种动物,还有待考证。    至少在孟清和看来,根据种种描述,周王进献的这头仁兽,要么是头雪豹,要么就是头难得一见的白老虎。    只可惜,他人在大宁,不能亲眼见证。    不过,即便被召回京城,围观一下的机会也不大。    皇家动物园,概不对外售票,伸长了脖子也未必能到此一游。    自见到天子出行,拉辂的不是骏马,而是实打实的大象时,孟清和就对史官的实事求是精神产生了怀疑。    正德皇帝建个豹房,被史官骂成了昏君中的昏君。但比起用大象拉车,带着豹子打猎,还从非洲弄回了长颈鹿的永乐帝,朱厚照那点兴趣爱好,当真是不够看。    据孟清和所知,不少勋贵都有豢养猛兽的爱好,他在武阳侯家里就见过两头三月大的虎崽子。    由此可见,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不过只是史官手中的一支笔。    晋王和周王的表疏一上,原本对北京大宁等地诸多非议的声音一下降低许多。    趁此良机,永乐帝召见群臣,将大宁一地上缴的粮税和布匹金银铜钱摆出来,大殿里顿时一片寂静。    朱棣表示,朕是讲理的。诸位要摆事实讲道理,把大宁都司打倒,可以。前提是,由诸卿推举贤能继任,并立下保证,一年之后上缴朝廷的粮食布帛要与当下平齐。    朕给诸位机会了,想抓住就趁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群臣低头,有志一同的沉默了。    如果不是数据造假,只能证明一点,兴宁伯和大宁都司上下实非常人。    一地的税收加起来,快赶上江浙一省膏腴之地。    边塞苦寒,人所共知。便是宁王朱权也不敢保证,可以将大宁经营到今日这个局面。    推举贤能?    上山下海也未必能再找出一个兴宁伯。即便找出来,没有定国公的支持,没有汉王和赵王的大开绿灯,想在大宁有所作为也不是件容易事。    坐在龙椅上,永乐帝一下一下敲着手指,眯着眼,抖着胡子,说啊。怎么不说了?奏疏上引经据典,要见真本事的时候就蔫了?    大宁都司上下串通一气,图谋不轨?    简直是笑话!当锦衣卫北镇抚司是摆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