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2节  (第2/2页)
弥补是不可能的。    错误已经犯下,每当想起长眠于地下的老人,孟清和还是会忍不住咬牙。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来到陌生时代,举步维艰。除了家人,孟重九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纵然老人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仍十分感激,其后的种种,更使他对老人怀抱着敬意。    或许,他没有立场怪罪陈虎。但他不会再同陈虎做兄弟,今生今世都不再可能。    临行之前,孟清和从杂造局和兵仗局的库房里调拨三十支火铳,两门火炮,并将工匠造出的五支短铳全部带上。    一千多人的队伍行出大宁城,都司上下均来送行。    路旁田间,边民和屯田的守军已忙着春耕。    孟清和下令,绕过阡陌,不许踩踏一株秧苗。    “纵马坏田者,以军法处置,绝不轻饶!”    “卑下遵命!”    出大宁,过顺天,下河间。    一千五百多军汉,骑兵在前,步卒在后,护卫着居中的大车,浩浩然向南方行去。    官道平坦,孟清和始终坚持骑马。进入山东,路况改变,人渐渐稠密,队伍行进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孟清和终于离开马背,坐上了马车。    缓解一些疲累,顺便避开沿途拜会的州官。    官场上的规则,他明白。但礼贤下士,广交朋友,不符合他的身份,会引来麻烦。    没有减震系统,马车里铺了两层垫褥。    靠在车壁上,孟清和舒了口气,幸亏在大宁外出时时骑马,不然,他真撑不到现在。    高福打马上前,道:“伯爷,前方有处驿站,可稍作停歇。”    “离济南府还有多远?”    “过了禹城,就快了。”    “先到驿站歇息,趁着天色还早,赶往下处驿站。”    “遵令。”    路旁驿站中,已有路过运送公文的快马歇息。    驿丞扫过高福腰间悬着的镀金银牌,立刻行礼拜见。    “不必,此处距离前方驿站还有多远?”    “本驿是新设,前有平原驿,不过五十里。”    “多谢。”    高福谢过驿丞,报知孟清和。队伍只在路旁稍作歇息,补充了干粮热水,很快再次上路。    孟清和赶往京城时,沈瑄仍在巡边。    有边军斥候回报,鬼力赤阿鲁台也孙台率鞑靼骑兵,折道东南,有犯边之意。    宣府,开平,兴和,辽东诸边卫,纷纷派遣骑兵日夜巡逻,防备鞑子掠边。    沈瑄领兵暂驻开平,携带敕令的天使从北京辗转至开平,才见到了巡边归来的定国公,同行还有魏国公遣来的亲卫。    “天子闻鬼力赤阿鲁台等率众南行,欲来剽掠,令诸边勤练军马,坚固城池。敕定国公领三千骑兵一万步卒备御兴和,旦有贼寇扰边,武城侯守城,以宣府兴和之兵出袭,以退虏军。”    “臣遵旨!”    沈瑄向南叩首,起身接过圣旨。    “咱家还要赶去宣府,不便多留,就此告辞。”    “王公公慢走。”    送走天使,魏国公派遣的亲卫才道明来意。    “天子召兴宁伯还京,此时应已启程。这是兴宁伯送到北京的守边之策,魏国公看过,认为可用。大宁有垛集军丁之意,魏国公也允了。    沈瑄看过书信,的确是孟清和的字迹,之后附有徐辉祖的短信,简言对此的看法和可行之处。    “魏国公可有其他吩咐?”    “不曾,只令卑下将信送到定国公手中。”    “本官知道了,你暂且下去歇息,有吩咐自会叫你。”    “是。”    亲卫退出堂下,沈瑄又拿起了孟清和的信细读,对照徐辉祖的短信,片刻,起身走到案后,提笔写下一封奏疏,誊写无误,盖印,朗声道:“来人!”    翌日,沈瑄启程前往兴和所,写有定边之策的奏疏也由开平送往南京。    沈瑄本也给孟清和写了信,中途却改变了主意。    不出意外,鬼力赤此次仍将无功而返,边患暂解。出征安南一事,十成十已是定局,北京有魏国公坐镇,天子定调他还京。    三月底,孟清和领一千五百边军抵达南京。    士兵被安排在京城郊外驻扎,孟清和领亲卫入城。    这次回京,能明显感觉到不同。    没有爵位的武官。    荣封一等伯,手握实权的一方镇守。    迎接官员的热情,多少让孟十二郎吃不消。    不是说南京的官都不待见他?如此友好算怎么回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