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6节  (第1/2页)
    哪怕搬空国库,也比定国公上门好!    明朝天子是要钱,那尊杀神上门,绝对是要命!    不知不觉间,沈瑄的凶名从国内传到了国外,在国际友人的心目中,直接和“十二级台风”画上了等号。    定国公在大明交不上朋友,出了国也是一样。    暹罗反应很及时,朱棣到底没让沈瑄再穿越一次国境线。    饶是如此,暹罗和附近的番邦也是擦了一把冷汗。    为让永乐帝彻底打消派遣沈瑄“出使”的想法,卖给明朝的粮食,价格直降三成。    凭祥的李大令得知消息,立刻发动往来城中的豪商买粮,并将情况上报广西镇守韩观。很快,正打点行装准备离开交趾的张辅等人也得知了消息。    送上门的便宜,当然要占!    交趾盐课提举司顿时忙碌起来,储备的井盐大批运出,换来了几百万石的粮食。大部分运回广西云南,小部分在征讨大军内部消化。    锦衣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分属不同的武官系统,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这种“分配”方式早在天子面前过了明路,报上去也不会被追究。毕竟,大军的粮饷都是自筹。    对此,交趾布政使司和盐课提举司只有羡慕的份,压根没有效仿的可能…    粮食有了,暹罗和不太服管的几个宣慰司都老实了,南边基本无战事。    兵部刘尚书和墨侍郎想了多种可能,又一一否定。最后也只能面面相觑,叹息一声,果然是天子的心思你别猜!    文华殿暖阁内,朱棣正伏案细看孟清和绘出的舆图。    朱高煦和朱高燧站在一旁,抻着脖子,不敢打扰老爹,双眼却是火热。孟清和这个绘图者倒是被挤到了一旁。    “少保?”    朱瞻壑还没桌案高,大眼睛呼扇呼扇。    孟清和倒吸一口凉气,左手紧扣右手,才没伸出罪恶的爪子,在白胖娃娃的脸上捏一下。    敢当着永乐帝的面这么干,有九成以上的可能会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侯显带着舆图走进暖阁内,躬身道:“陛下,奴婢将舆图带回来了。”    朱棣看一眼地上的两只箱子,再次埋首,“把辽东,河北和甘肃宁夏的舆图找出来。”    “遵命。”    箱子打开,侯显亲自动手,朱高煦和朱高燧抢不过老爹,干脆上前帮忙。    孟清和慢了一步,发现没自己站脚的地方,只得退到朱瞻壑的桌案旁,想起自己是来给朱瞻壑教学的,铺开一张纸,一边画着简图,一边为朱瞻壑授课。    朱瞻壑看得兴致勃勃,“少保所绘,可是舆图?”    “正是。”孟清和笑道,“世子慧聪,臣不能及。”    朱瞻壑笑弯了双眼。    再早慧也是个孩子,受到夸奖会不由得欢喜。    “世子请看,这是大明的国土,这里是辽东,此处是河北……”    孟清和在北疆从军,曾上阵同鞑子对战,靖难之前,还曾跟随沈瑄出塞。后奉皇命镇守大宁,结合后世记忆,北疆各边镇,长江以北的主要州府,都能指出大概位置。    “这里就是北京……宣府在此处……”    朱瞻壑郑重道:“宣府是父王封地,父王在这里种田!”    “咳……”    孟清和转过头,咳嗽一声。端正了神情,童言无忌。    朱瞻壑的精神头更足了,“少保,金陵在哪里?”    对长江以南,孟清和不如北疆熟悉。但南京的大体位置还是知道的。    “世子请看,金陵在此处,中都凤阳是在这里。”    孟清和教得认真,朱瞻壑也学得认真。    他已经启蒙,识字不少,却从没人将大明的舆图画给他看。    事实上,不只他的父王,连皇祖父都没这待遇。    朱棣仍埋首舆图,丝毫不被孙子刚刚喊出的“种田”两字影响。朱高煦也三天两头被言官以此为借口找麻烦,听习惯了,着实不算什么。相比起来,还是舆图更吸引他的注意力。    桌案最中间一幅,正是孟清和所绘。    同兵部呈上的舆图不同,这张图十分简陋,只大致勾勒出地形,点出几个主要省府。别说州县,除了黄河长江,连湖广和广西等地的分界都十分模糊。    换成任何一个兵部郎中,绘制的舆图都要强上百倍。但是,这张图却深深吸引了朱棣的注意力,让他看得目不转睛。因为图上不只有大明,还有西南的多个番邦,北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