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8章 论战(2) (第1/2页)
上午,某家属院。 陈长本带着许非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疑惑道:“您找谁?” “刘主任在家么?我们特来拜访。” “老刘,找你的!” 不多时,屋里又出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先辨认了一下,才道:“哦,小陈啊,快进来快进来。” 此人以前是京城市高官,退休后临危受命,当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任。85年上任,87年退。 时间很短,但汉字和普通话的调子,正是他走访调查上报中央,才得以最终确立。 三人到客厅就座,许非自我介绍,胡同没看过,提书却知道。 “影视剧自我修养,每期不落,我还剪下来了。” 老先生找出一个剪报本,还真有那十篇文章。 剪报,八九十年代的流行现象。读书看报时发现感兴趣的文字图片,便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跟笔友一样,极具时代感。 “刘主任……” “退休就别叫主任了。” “呃,好。今天来是有个事情想请您聊聊,不知方便不方便?” 许非递过中青报的那篇评论,老先生戴上花镜一瞧,“哦,这个我看过,挺有道理的。怎么了?” “我也觉得挺有道理,但太绝对,也有些片面……” 他有备而来,巴拉巴拉聊了半天,心满意足的离开。 ………… “论电视剧的语言统一,方言不可取。” “让传统留在传统,新时期新作品无需再有地域差异。” “论影视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近两天,文章引起的议论有扩大之势。 一些人开始支持这种论调,强调影视剧必须用普通话,必须消除地域隔阂,胡同是反其道而行云云。 倘若在后世,这种颁奖礼前后的争论,通常会运用到饭圈里,来场精彩纷呈的撕逼大战。 当然现在木有,就算想黑,前提也是对影视艺术的探讨,顺便埋汰一下胡同。 李沐坐不住了,专门把许非叫了去。 “你小子不从来不吃亏么,怎么被人骂了两天连个屁都不放?” “正准备放呢,就被您叫来了。” 许非摸出一篇稿子,“我收集资料来着,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李沐仔细看了三遍,问:“你准备投哪儿?” “中青报呗。” “嗯,就事论事,千万别提金鹰奖。现在还不知道结果,你要把牛逼吹出去了,最后没拿,整个台都陪你丢脸。” “明白明白。” …… 次日,中青报又登了篇文章。 《也论影视剧的地域差异》 “首先感谢那位老兄对胡同的关注,确实研究很深。最近也冒出许多声音,说的委婉慈祥,同样感谢。 这里谈谈我的观点。 目前的影视作品确实存在地域差异,那老兄认为消除差异的方法,是普通话和挖掘社会共性。 先说说普通话。 这几日我去拜访了一位老先生,他主持过语言文字的改革工作,说遇到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戏曲中如何推广普通话? 工作组的意见是,传统的地方戏曲如粤剧、越剧等,可沿用方言,不然就没有传统特色了。新编的戏曲节目,要尽可能推广普通话,减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