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节 (第3/4页)
无不挺直了胸膛,跨着骄傲的步伐,上了栈桥,快速赶往岸边,在岸边建立了警戒阵地。 上岸的龙虎军将士越来越多,已经有一营人马往三宝垄城内赶去,轻松地接管了三宝垄的城防,正式将该城划入了荆州集团的序列之中…… 待到所有辎重和补给运送上岸,天色已经漆黑,狄威率领卫队视察了三宝垄的城防布局,又召集将领布置防务,一直忙至亥时,方才将海军军情处的爪哇总管冯科唤来。 “大帅,万万不可穿越密林啊,这个季节,每日都有暴雨,气温又高,密林之中弥漫着瘴气。另外,密林之中容易迷路,还面临着蛇虫的困扰,不到万不得已,还请大帅慎重。” 冯科本为三宝垄附近的汉人,从事一些岛际贸易,两年前被拉进海军军情处,从此,依托着荆州集团,生意越做越大。外人只知道他是三宝垄首屈一指的商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另外一层身份。 现在,他听闻狄威意图穿越密林,自然劝狄威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 狄威狐疑道:“崇祯元年时,马塔兰进攻巴达维亚,可不正是雨季?” 冯科道:“大帅有所不知,马塔兰居民世代生活在岛上,对这里的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倒也不惧瘴气和蛇虫。即便如此,属下听闻,还是有三成以上的人马折损在密林之中。很难说,那次进攻失败,就没有密林阻隔的因素存在。” 狄威皱着眉头,沉吟良久,吩咐道:“你帮我物色一批经验丰富的向导,最好选那些对荷兰人恨之入骨,又参加过当年进攻巴达维亚战役的老兵。” 冯科见狄威铁了心要穿越密林,心里直泛苦,迟疑道:“大帅……” 狄威见状,笑道:“冯总管别担心,此事只是造声势而已,不是真的要穿越密林去进攻巴达维亚。” 冯科一听,恍然大悟,问道:“大帅想迷惑郎桑?” 狄威点了点头,道:“有这个考虑。马塔兰与荷兰人数次大战,又遭到荷兰人的蚕食,领土都快丢了一半了,他们对荷兰人算是恨之入骨。再说,你前段时间汇报,三宝垄乃天然良港,荷兰人早已想动手,只是迫于我们的压力,方才拖延至今,而且,郎桑和阿米佐约颇有放弃三宝垄之意。只要我们不表现出对马塔兰的恶意,并一心一意地准备进攻荷兰人,你想想,郎桑会怎么做?” 冯科想了想,道:“十有八九会派兵相助。” 狄威大吃一惊,问道:“派兵相助?郎桑丢得起这个人?” 冯科道:“大帅有所不知。爪哇岛上之民,并不开化,不像明人一般知廉耻、懂礼节,什么面子、丢人啊,在他们看来,都是一些无法想象之事。” 狄威自失地笑了笑,道:“还真是奇特。兵法中“知己知彼”说起来只有四个字,真要时时刻刻注意,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看来,我们得马上向巴刹格德派出使者了。” 冯科主动请缨道:“使者应该对马塔兰相当了解才行,不如让属下走一趟吧。” “不行。军情司的人,还是别抛头露面的好,我会另外派人的。对了……”狄威话题一转,问道:“听闻荷兰人经常将一些建设工程承包给汉人,三宝垄附近有没有善于建造港口的汉人?” 冯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属下曾在巴达维亚接过荷兰人的港口建造工程……” “哦?那我倒有点有眼不识泰山了,哈哈……我们既然到了三宝垄,自然不准备走了,只是这港口,实在太糟糕了,连三桅的战船都无法停靠。这样吧,你先就三宝垄的港口做个预算,就按停靠五桅帆船的标准做,看需要多少大圆。这事要抓紧,总不能每次过来还要建栈桥。” “只需要停靠五桅帆船就够了?就像运兵船一般大小的?”冯科问道,“这个简单,三宝垄本就是天然良港,只需要稍稍疏浚,然后采石头建栈道就可以了,最多只需一个月时间。” 第四百三十九章 封锁 第二日,正当狄威为出使马塔兰的人选犯愁时,突然传来消息,卢诗源奉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