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9节 (第1/3页)
扩军,意味着有机会彻底扭转草原上的态势,众人皆不反对,暂且将朔州放在了一边,重新把目光聚焦在秦州。 “自西宁叛乱以来,大明朝廷对秦州以西的控制越来越弱,这个力量真空就由我们来填补吧。” 林纯鸿将木棍指向了河西走廊和贺兰山一带,接着说道:“这两块地,水草肥美,非常适合养马,对于占据这两块地,相信都不会有异议。” “至于……”林纯鸿将木棍指向了新疆这块广袤的土地,说道:“这块地方,自张骞通西域之后,逐步被汉化。只可惜,唐安史之乱后,整个西域汉化的进程被打断,全部被回回化了,这个绝不能容忍!” 紧接着,林纯鸿慨然道:“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河西走廊以西,必须控在我手!” 第六百零一章 张凤仪 林纯鸿慷慨陈辞,说出“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之豪言壮语,并未得到期待的热烈反应,倒让会场沉寂下来。 林纯鸿心里苦笑不止,一时有些尴尬。 大明的精英,讲究华夏文明的渗透,讲究万邦来朝的盛况,心中尚无明确的国家边界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若真要定下经营西域之略,除非用扩大华夏文明的范围来说服他们。 只是,现在荆州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扩大华夏文明的范围用得着这么急么? 果然,张道涵见林纯鸿尴尬,咳嗽了一声,说道:“都督之言,甚为有理,从长远看,我们的确要控制西域。这可以作为我们的远期战略。” 林纯鸿苦思应对之策,一时竟难以措辞。 这也不能怪张道涵他们眼光不够长远。毕竟,林纯鸿苦心积虑,让麾下的这帮人学会用利益来思考问题。他的努力收到了效果,这帮人整日介将利益挂在嘴边,凡事都先看看有没有利。 这种利益至上的思考习惯,对荆州开拓海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促使了方城至叶县的钢轨的修筑。 只是,将这种思考习惯放在西域上时,就遇到了不可思议的阻力。 西域那边,漫漫的黄沙连绵万里,即便能如蒙古大草原一般,提供羊毛和战马,成本也会高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至于丝绸之路,更是无稽之谈。宋代开海之后,丝绸早已通过更为便捷的海道运往大食、泰西,还用得着危险、效率低下的陆上通道吗? 难道要用西北拥有无穷的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来说服他们?难道要告诉他们,沙俄正在兴起,若不能抢先控制西域,将面临与沙俄旷日持久的争夺? 这显然不可能! 林纯鸿想来想去,最终放弃了定下经营西域之策的打算,决定等中原大局落定之后再说。 不过,龙武军兵出秦州,经营河西走廊及贺兰山一带,利益就在眼前,不容放弃。 林纯鸿道:“龙武军与骠骑军,一西一北,可掌握河西走廊、贺兰山、河套等三块养马之地,这也是我们战马战略的中期目标。” “而且,青海、西藏等藏区与蒙古联系紧密,在班禅、达赖转世一事上,既有争端,又有合作,掌握了河西走廊,就切断了蒙古和藏区的联系,对控制藏区和蒙古都有好处。基于上述两点,龙武军需不停地往西拓展,最终拓展至玉门关。至于玉门关以西,以后再说吧。” 这点,五位阁幕使倒没什么意见,皆表示赞同。 林纯鸿接着说道:“秦州之略,可效法朔州,需设立一机构,专管通商、民政事宜,至于任命谁比较合适,诸位可有中意人选?” 众幕使从未想过现在就要经营西域,急切之间,心目中哪有合适人选。周望心里一动,带着一丝犹豫,道:“要说人选,都督府内倒有一人,只是,由都督府转往中书府,这样合适吗?” 说完,周望就后悔了,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娘的,今天嘴长,都督府好不容易得到一员干将,自己居然要亲手送出去,天下之蠢事,莫过于此! 周望的话音刚落,林纯鸿便明白,周望指的是马守应。 马守应本身就是回族人,经营业已回化的西域,自然省力。只是,马守应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西域是个急需进取的地方,马守应真的合适吗? 再说,马守应所长,在于军略,他从未干过商贸、行政,有没有这方面能力还在两可之间。 想来想去,林纯鸿摇头道:“马守应在军队的路还很长,才能还未完全展示出来,现在不宜离开都督府。” 周望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