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7节 (第4/4页)
种育种等技巧,还在田里撒入一种灰色的石头粉,据说,石头粉可以提高产量。这一切,致使荆州的水稻亩产量几乎比江南高三成,快要达到四石。 这一切,让士子们太震撼了。 黄宗羲在震撼之余,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江南采取荆州的政策,江南的农民也会具备不亚于荆州农民的积极性。 当黄宗羲得知林纯鸿在湖州组建弓兵,并将一些恶霸治了罪,没收的土地处理一如荆州后,大喜,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公开宣传荆州的乡村治理政策,并预测,江南借鉴荆州的乡村治理政策后,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黄宗羲并不是荆州的口舌,他还大力抨击了林纯鸿强行赎买乡绅土地的野蛮行径,号召江南的乡绅自觉向荆州看齐,一亩地按时价的六成从农民手中购买两石粮食。 一石激起千层浪,江南的报纸一下子热闹起来,支持者、反对者粉墨登场,围绕着荆州的土地政策、乡村治理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支持者看到了行政机构深入乡村的好处,力主江南借鉴该政策,充分调动江南的民力,改变一盘散沙的局面。 反对者多抓住荆州大部分土地归林纯鸿私有的事实,痛斥林纯鸿家国不分、掠夺民脂民膏。 反对者的人数,明显盖过支持者,渐渐地,支持者颓势越来越明显。 即便如此,瞿式耜也大为光火,恨不得将黄宗羲一帮人揪出来狠揍一顿,将其斥为江南叛徒。 张溥比瞿式耜冷静,淡然道:“讲学之后,多有士子被荆州所蛊惑,现在他们在报纸上为荆州张目,也在意料之中。” “忘恩负义之徒,迟早会遭报应!” 瞿式耜恶狠狠地诅咒道,旋即,他心里忽然一动,用一种不太肯定的语气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林纯鸿一人,拥有土地跨越数府……嘿嘿……” 瞿式耜的冷笑声,让张溥浑身起鸡皮疙瘩,他惊问道:“起田公,莫非想在报纸上把林纯鸿造反的方向上引?” 瞿式耜道:“正是。湖州有部分土地,已经被林纯鸿充公,所谓的充公,就是纳为林纯鸿的私产。这种行为,甚至比谋反更为可恶!” 张溥慌忙劝道:“起田公,此事万万不能提。现在,荆州民附,林纯鸿拥有完善的统治机构,运行多年,又有强大的军队,事实上已经独立于朝廷。无论是朝廷,还是其他地方,已经没有实力阻止林纯鸿造反。若执意将林纯鸿往造反的路上引,对整个大明,对江南,都是灾难。” 瞿式耜摇头道:“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照这样下去,我们终将失去一切,就连朝廷能否继续延续,也在两可之间。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现在拼死一搏,造就对荆州四面围攻的局面……而且,让湖州乡绅的愤怒积攒下来,然后犹火山一般喷发,把林纯鸿烧得灰头土脸,不也是这个思路?” 张溥脸色凝重,反驳道:“区区湖州一府,哪能与鼓动天下相比?还望起田公慎重……” …… 两人各执一词,舌枪唇剑,互不相让,一直争论不休。 正争得不可开交,忽然从湖州送来一封密信:弓兵将目标对准各地工坊,执意发放所谓的牌照,声称持牌照者经过关卡时,不用交任何费用。 “关卡?牌照?”瞿式耜和张溥目瞪口呆,嘴巴半天合不拢…… 湖笔工艺精湛,舒敛称意,挥洒自如,与徽墨、歙砚、宣纸一起,并誉为“文房四宝”,历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称。湖笔以善琏村的笔最为闻名,所以,善琏村的百姓多以制笔为生,开设有数不清的制笔工坊。 姚襄乃土生土长的善琏人,从祖上继承了一家制笔工坊。姚襄善经营,将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致使制笔工坊越做越大,现已拥有工人四十余名,日产湖笔五百余支,每年赚取丰厚的利润。 这日,善琏村弓兵队长姚新武带着数名弓兵,来到了制笔工坊。姚新武本就是善琏村人,乃姚襄本家侄子,两人熟稔至极,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