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_第3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3节 (第1/4页)

    这是赤裸裸地扣押人质,周遇吉当然不乐意。

    又对峙了数日,商队人马过于庞大,粮食即将耗尽,商队总管见这样不是办法,主动向周遇吉提议,由他至神刃军中当人质。

    周遇吉在征得李绍翼同意后,遂率领人马护送商队返回宣府。商队总管履行承诺,进入神刃军中,被神刃军带回了乌兰察布。

    三日后,贺仪铭与范毓宾相聚在大同,开始商讨草原上的规矩。

    作为朝廷和荆州方面的代表,两人显然最合适。朝廷绝不会派有官身的人与荆州接触,这涉及到朝廷的脸面,不容退让,在这种情况下,圣源商号的总管范毓宾就是不二人选。

    至于荆州方面,贺仪铭早就计划组建西北商号,并且仿照大西洋商号的范例,拟定了方案。在荆州集团中,没有人像贺仪铭对陆上贸易如此热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西北商号的总管非贺仪铭莫属。

    范毓宾和贺仪铭见面后,倒有点惺惺相惜之意,并且迅速认定,对塞外的贸易,应该严禁武器、粮食流入辽东,凡是往东边走的货物,需执行严格的检查。

    至于双方检查的分界线,两人也迅速达成一致,武卫军团负责兴和以西,禁卫军团负责兴和以东。

    不过,在商议一方货物是否能进入另一方控制区时,两人产生了严重对立,互不相让。

    范毓宾坚持认为,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圣源商号按照规矩向荆州缴税的情况下,荆州方面不能单方面对圣源商号的货物设限。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禁卫军团势力覆盖范围,仅限于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在此游牧的蒙古人不超过五万,如此狭窄的范围,还有必要谈塞外拓展吗?

    反观荆州军,其势力范围就大得没边了。边墙以北,乌兰察布以西,鹿城以东,大戈壁滩以南,都牢牢控制在手中,游牧的蒙古人将近六七十万,无论是收购羊毛和皮货,还是卖出丝绸、茶叶等,市场都大得没边。

    贺仪铭当然不会白白让出市场,坚决不让步,并且还挤兑范毓宾道:“禁卫军团势头正旺,不远的将来,势必将势力延伸至锡林格勒、科尔沁、呼伦贝尔乃至大戈壁以北,那可是蒙古的精华地带!”

    范毓宾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这话,无异于宣告:荆州的地盘,都是一刀一枪的拼来的,凭什么让朝廷白占便宜?朝廷要是有本事,可以自己去抢啊!

    双方各不相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两家商号(四)

    朱由检性急,眼见得通往塞外的发财大计遭遇挫折,大怒,将范永斗唤入宫中,痛斥范毓宾办事不力。

    范永斗急得只管磕头,一句辩解之辞都说不出来。

    杨嗣昌倒是沉得住气,一点都不着急。待范永斗出宫后,亲自将他召来安慰,并且告知范永斗:“这事急不得,得等林纯鸿提条件。”

    果然,第二日杨一仁就上了奏章,建立朝廷在户部之下设立理商司,负责管理大明商号,对所有商号进行登记备案,对新立商号进行资格审核。

    杨嗣昌初闻奏章,怎么也想不通成立理商司对林纯鸿有什么好处。杨嗣昌甚至还认为,成立理商司对朝廷有明显的好处,至少可以多收一些商税。

    商税虽然只有三十税一,但架不住贸易量巨大,这笔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杨嗣昌先入为主,心里认定林纯鸿包藏祸心,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林纯鸿的祸心在何处。

    后来,经陈奇瑜提醒,方才知晓,林纯鸿要对全国的商税下手了,登记备案,仅仅只是为征收商税做准备而已。

    杨嗣昌无法决定,遂询问陈奇瑜的意见,陈奇瑜苦着脸道:“圣源商号进入乌兰察布以西,是看得见的利润;拿商税做文章,危险却在臆想中,阁老与下官还有得选择么?”

    杨嗣昌不得已,只得票拟,建议朱由检同意设立理商司。

    果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