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芝麻变西瓜事件 (第5/8页)
,恨不得就地挖缝遁个干干净净。 “击鼓人觐见......” 李氏感觉快失禁了。 到了这儿却是回不了头,硬着头皮,拱手鞠身步进大殿,脚下发虚,到像飘进去的,依稀看见自家老爷,依着官位在华毡上跪下,颤抖的声音:“四品恭人陆李氏叩请陛下圣躬金安,万岁万岁......” 皇帝认得她是陆绍翌母亲,平凉候夫人。“平身。” 李氏听到皇帝温和如风的声音,顿时有了胆魄。 皇帝道:“有何冤屈,尽管禀来。” 李氏想到皇帝是自家儿子的同窗,私下关系匪浅,又在淮南舍生忘死立了功的,皇帝定会向着陆家,于是高声道:“陛下请听,臣妇之子绍翌与林国公四女早有婚约.......我儿不曾迎娶过她家女,人死两空,婚约已废,如今他停灵到我家,非要葬在陆氏祖坟,这不是要我儿未婚未娶就做鳏夫么,求陛下做主。” 说着掩袖大哭起来。 平凉候暗咳了一声,示意她御前失态是为不敬,有辱圣听。 皇帝望着李氏,心道:“这妇人,挺彪悍。” 襄王自知告的自家岳父,为避嫌隙,不可出头。 林国公立刻举着笏板出列,双膝贴地:“启禀陛下,我儿宝涵,十一岁便与陆家公子缔姻,已过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身是陆家人了,遵守妇德,秉节守贞,本早该完婚,只因突生病患,陆家便迟迟拖延,我儿郁结于内才病入膏肓,大好年华不幸卒亡,仍是陆家的未婚妻,婚约尚在,女儿不入家坟,又无法结冥婚,难道要扔到荒郊野地做孤魂野鬼不成,求陛下垂怜。”说着也掩袖啜泣起来。 李氏心里淬了一口,骂老不要脸的,颠倒黑白,那痨病鬼短命与我家何干。 两旁的官员各自忧虑,已意识到这是暗礁险滩,天降肇祸,更有那鼻子灵敏的已经嗅到了危险的味儿。 太宗朝就因为一桩名不见经传的小案,无法明晰,开堂数以百次,拖了近两年,审理不出所以然,惹得皇帝大怒,罢黜了数个官员,主审的还被流徙一千里。 上座的皇帝眼睫一闪,思维急速运转。 而后看向右边:“此事爱卿们怎么看?严卿?” 刑部尚书严某出列,浑厚的声音在四壁回荡:“启禀陛下,刑部尚天下司法典狱,此事非司法之范畴,关乎礼范民俗,当是礼部的事责才是。” 这意思是,它不是个案,就是鸭蛋和鹅蛋分不清,礼部遵照礼典辨个分晓就行。 对面礼部尚书某某,长得谨小慎微样儿,瞪眼过来:“胡说!即敲了登闻鼓,上了朝堂就是国之大案,陛下亲审受理,焉有刑部置之度外的道理。我礼部尚的是礼乐典仪、纳贤贡举,为陛下侍从,为国选拔贤才,何时分管起审案判案的事儿了。” 这个意思是,上了朝堂,它就是个案!不关鹅蛋和鸭蛋的事。 说着执着玉笏板出列,鞠首道:“陛下,依臣看,此事两方争执,各执一词,需得严尚书和几位侍郎连同大理寺、京畿府三堂会审才是。” 京畿府二尹官不如尚书品阶大,只敢心里詈骂,这天杀的王八羔子!囚囊的鳖孙玩意儿!等等,这是成心要把案子托大。 大理寺正卿某某,须眉皓发,自视德高望重,剜视着礼部尚书,不忿地道:“杀鹅焉用宰牛刀!大理寺事重刑法典,本一俗事纠纷,只斡旋调节即可,何以攀扯我部,实乃过为己甚!” 礼部尚书混御史台出身的,是个能言巧辩的,大义凛然道:“这话委实失了偏颇,朝堂事无大小,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小而见大伟,怎能因为事小而轻慢,天下的大案哪个不是小祸所因,燎原之火起于焚星,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yin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防微而杜渐,万一处理不好酿成了流血事件,岂非是几位的过失,还是三堂会审方显心悦诚服。” 白胡子被噎的吹胡子干瞪眼。 刑部尚书冷哼一下,悄对白胡子飞了个眼色,又道:“看吧,人家都说了是国之大案,既是大案,原也该三堂会审,奈何青天难断家务事,一方要善终,一方要契结,涉及礼之理诚,尊天法还是尊人伦,还请礼部尚书大人共同给拟个章程出来。” 小样儿的,要掉坑大家一起掉! 礼部尚书笑:“严尚书统摄刑部五载,大律秋宫倒背如流,铁面神探之名天下皆知,见识过千奇百怪的案子多如牛毛,还用得着在下给章程,循例定夺便是啊。” 这意思是你能力超大,干吧!我看好你欧,神探! 刑部尚书疑惑,自个什么时候冠了这么个名号?想了想,有些想掐死这孙子的冲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