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08 小剧 (第1/4页)
思来想去,在祝教授期待的眼神中。 我忽然灵机一动。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 当初张兰和我说过,她和祝教授的缘起,就是自己的结巴。 祝教授不但给了她尊重。 还帮她改掉了结巴的毛病。 祝教授让她跟着自己训练口才。 他知道张兰因为长期口吃,心中的压力很大。 所以最开始,并没有让张兰说中文,而是让张兰说英文。 不但张兰跟着录音学,跟着自己学。 还带着张兰去了外国人经常出没的场所。 比如酒吧、咖啡馆。 鼓励张兰主动和那些外国人聊天。 张兰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分外的放松。 于是慢慢的,张兰已经能很流利的说英语了。 祝教授又让张兰教外国人说中文。 无形之中,让张兰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在。 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是越来越从容。 最后改掉了结巴的毛病。 还能参加演讲比赛呢。 所以现在张兰会不会还在那些酒吧和咖啡馆里面呢? 我忙问祝教授。 还记得当初带张兰都去了哪些地方么? 我们去那里看看! ……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但祝教授并没有忘记那几个地方。 两个酒吧,一个咖啡馆,一个小剧场。 省城有大学,有外企,因此外国人还是不少的。 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喝几杯。 这两个酒吧一个在金融街上,一个在省二外的北门对面。 咖啡馆在文化广场的西边。 小剧场则是属于工人文化宫。 那几年,经常会有一些小型的戏剧演出。 国内、国外的都有。 《雷雨》 《哈姆雷特》 《等待戈多》 在去的路上,祝教授告诉我。 当初这些地方,他带着张兰去,是有原因的。 因为那个年代,是一个全民学习,全民看书的年代。 电车上、公园里,都能看到读书的人。 甚至有人真的会边走,边看书。 撞到树上。 还有学习。 现在的公园,早上都是最炫民族风和月亮之上的广场舞。 而之前的公园。 早上是有很多英语角的。 就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拿着用磁带的大号双卡录音机。 一起背单词,一起练习发音。 学习气氛很浓厚的。 不像是现在,全民手机。 除了在校的学生外,看书的人是越来越少。 书店一家一家的关门。 之前被很多文学青年追捧的文学杂志,也都纷纷倒闭了。 说到这里,祝教授不禁微微叹息了一声。 是啊,说的确实挺有道理的。 我安慰他:“其实只是知识的载体变了,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是不变的。之前大家是看纸质书,现在都是看电子书了,不但资源更丰富,也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手机来看。还有现在社会环境也不一样了,现在公交、地铁上人那么多,像是沙丁鱼罐头一样,站都没地方站,谁要是再拿出本书看,你觉得合理么?” 我这么说,祝教授也笑了。 只是我们到了第一间酒吧,却是笑不出了。 酒吧已经不存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夜店。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晚上。 所以灯红酒绿,姹紫嫣红。 看不到学单词的好学女生。 只有打扮成兔女郎的小jiejie。 对我冷眼相观。 对祝教授热情如火。 祝教授刚问了一句,我们是来找一个女人。 小jiejie们就笑。 说我们都是女人啊。 你看你想要谁? 我们只能狼狈而走。 …… 又去了相隔很远的那家咖啡馆。 在里面点了两杯咖啡。 感受着物是人非。 祝教授说,他也是很久没来过这里了。 现在这家咖啡馆,档次上去了。 装潢上去了。 最重要的是,价格也上去了。 一杯咖啡的价格,足足翻了100多倍,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了。 这里面的红男绿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