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真少爷只想走事业线[穿书]_第141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1页 (第1/2页)

    用岑诀的剧组来举例,他在拍戏之后,分别与两个制片人合作过,一是景元白,二是李开光。

    前者是前辈,按照资历和阅历来说,都居于刚入行的岑诀之上。

    但从私人关系来说,两人算是朋友;从合作共事来讲,景元白也很清楚自己当制片人的原因是为了带岑诀入行。

    因此,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景元白都以岑诀为绝对的核心,自己在一旁当辅助。

    剧组里从一开始就分了主次,自然也不会有矛盾。

    后来,景元白离开了制片人的岗位,由李开光接替,就更不用说了。

    制片人与导演的关系间的博弈,在岑诀的剧组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却将初次回国的黎源撂了个翻滚。

    岑林染给他找了个业界知名的制片人。

    业界知名,从字面上的意思上来看,就是指对方能够主导作品拍摄,并且曾经拍出过拥有一定成绩的影片。

    这样的人,或者说能获得一定成绩的制片人,大概率会按照过去的胜利经验,以自我为中心主导剧组工作。

    这就让黎源陷入困境。

    一部影片,从根本上来说是表现导演审美与价值取向的作品,但如果在拍摄过程中处处受到掣肘,最终拍出来的成品很难让自己满意。

    “可是黎导初来乍到,不懂华国市场啊。”

    每当黎源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制片人都会面带笑容地回道。

    这位制片人是业界公认的厉害角色,为人处世分外老道,见黎源对他的决策提出质疑,他非但不生气,还一脸温和地讲道理:

    “黎导,您放心,岑总的意思我都清楚。我来当这个制片人,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您的不足,我都懂的。”

    对方在否了黎源想要的角色之后,仍然笑脸迎人:“都是工作,大家好好商量嘛。”

    在国外工作,黎源习惯了直抒胸臆,骂完吵完,解决方案就出来了,哪里见识过这样的笑面虎。

    制片人的手段一招接着一招,白天将黎源安抚完,转过头去就和投资人汇报情况。

    当投资人从制片人口中听说黎源想用表演系的新人,而制片人找了一个明星时,非但没有生气,还转过头去劝黎源。

    “黎导的水平当然是好,这点我们都没意见。但是两国的情况还是不同,黎导的艺术追求大家都明白,就是张制片他经验丰富,有空也听听他的意见。”

    黎源听完就把电话给摔了。

    什么破烂女明星!连台词都在片场才记,拍什么文艺片!

    制片人轻轻松松给了年轻人一个下马威,脸上不动声色,私下里得意地和手下人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