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5页 (第1/2页)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要轻拿轻放,已不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朝堂上的每派势力,都想借此机会打击敌人,达成目的。 而卷入其中的张涯,无论最初他愿不愿意,如今都是被迫地得罪了成国公一党—— 张涯勉强写的那两句诗,虽然是夸武将的,被人拿到李不疑面前献宝时却发现,其中用的那个典故,主角是位以骁勇闻名、却难力挽狂澜、最终殉国的将军。 李伯欣曾在前陈为官,这毫无疑问是种嘲讽。 如今春闱结束,朝堂上差不多要商议着,给新科进士们授官了。 张涯在此时被迫与成国公冲突,虽然非他所愿,也注定要卷入风波之中。 …… 这件事的发生,显然破坏了江承光的打算。 皇帝没有立即下旨剥夺洛微言的名位,只有一个原因。 他想要公开处置她,明明白白地审判,对外让所有人清楚她犯下的罪行。到那个时候,剥夺名位才是名正言顺的。是罪有应得,而非帝王一怒。 唯有这样,他才能觉得稍稍对得起月河。 但是,一旦将证据对外公开,无疑会给成国公一派发难的机会。 李伯欣对大女儿的疼爱有限——这件事最初使江承光庆幸,后来又使他难以接受。 如今,成国公更是已经不再惦念已死的女儿。 这件事公布,除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并不会让多少人有所感慨。江承光非常清楚。 甚至,那只会成为成国公一派的借口。 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发难、抗议—— 我好好的女儿送进宫里,给人害死了!圣上要如何处置洛家?要如何补偿李家! 可笑在于,真正走不出李月河之死的,是江承光而非李伯欣。 他知道自己若公开处置洛微言,是在给李伯欣递刀,这会让对方又有借口占据道德高地。 但是心中的天平几经摇摆,江承光还是下定了决心—— 他必须给死去的李月河一个交代。 纵然……这并非是完全的交代。 “但是,月河。”他轻轻地说,“倘若你不能回来,这也是我唯一能给你的了。” …… 朝堂上争议不休,下头的人互相发难,成国公却稳坐钓鱼台。 但是,春末夏初的时候。 江承光发下的两道旨意,却使这位戎马半生的将军,愕然至极。 其一,向外披露昭仪洛氏的罪行、证据,将其剥夺全部名位,赐自尽。重查洛氏一族之罪。 其二,新科进士授官之中,张涯独被钦点,做了御前讲读学士。 张涯的授官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