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6节 (第4/4页)
的话没有错,叶尘果然是真正的先天之体,所以有此异常之像。” 此时玉道香清楚的感觉到阴月和阳日两玉佩变得冰寒异常,而天星玉佩变得炽热无比。古怪是三佩似转化为另一种若虚若实的物质,阴月和阳日玉佩愈趋晶莹纯白,天星玉佩隐泛红光。 …… …… 洛阳嵩县。 赵匡胤注定今夜无眠。 只因“真无”说了那一句话:今日傍晚天有不测风云,陛下可静观天气,若是晴天,陛下江山永固,晋王当无背叛之意,若是阴雨天,晋王当有背叛陛下之心。 “真无”既然这样说了,今晚上自然不会是阴雨天。所以赵匡胤虽然晚上没睡好,但天亮时,却是心中欣喜。这证明了自己最疼的亲弟弟并无反叛自己之意。以致于赵匡胤虽然没有睡好,但早上起来竟然精神抖擞,计划中祭天都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华夏皇朝,历代皇帝在统一天下或者有大功于天下之时,便会祭天。 如今,大宋统一了天下自然要祭天。不过,在宋朝以前,历代朝廷皇帝祭天多会在泰山。而大宋祭天之地却被赵匡胤定位伏牛山脉白云山玉皇顶。 所以,大宋皇帝陛下此次西巡洛阳,除了重回故里和体察民情之外,实事上计划中还有一件事情——玉皇顶祭天。 洛阳嵩县南部有一片山脉是中原最大的山脉区——名为伏牛山,而中原有人间仙境之称的白云山便在伏牛山腹地,而中原大地名副其实的第一峰——玉皇顶便在白云山。 第二日天蒙蒙亮,一行队伍便离开了嵩县。既然是圣驾,阵势自然非同一般,虽然各式仪仗未出,可是前后拖了近三里地的队伍,密密麻麻的人群,拱卫着正中间那辆贵气十足的大型马车,看上去声势惊人。 嵩县城的百姓们跪在地上,恭敬地向离开的皇帝陛下磕头,或许这是他们这一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皇帝的机会,身为大宋的子民,谁也不愿意错过。而皇帝陛下则在平稳舒服的马车中抓紧时间补觉。 第605章 天子最后说了什么 山脚下旗帜招展,数千人分行而列,将这玉皇顶进山地道路全部封锁了起来。在三天之前,圣旨便已上了玉皇顶,山上宫廷祭祀们此时都在山门之前恭谨等候着圣驾,而一些游客或者山中寺庙道观的香客百姓则早已被当地的厢军们驱逐下山。 玉皇顶这座孤伶伶的高峰,此时数千人敛声静气,一种压抑地森严地气氛笼罩四野,这一切只是为了那一个人,那大宋天下第一人。 小太监辛石踩上了木格,从大车内将略有些疲惫,一身正装,明黄逼人的皇帝陛下从车内扶了出来,赵匡胤站在了车前地平台上。 没有人指挥,山脚下数千人齐唰唰的跪了下去,山呼万岁。 赵匡胤面色平静地挥挥手,示意众人平身,被辛石扶下车后,便很自然地脱离了太监的手,双手负于身后,向着被修葺一新,白玉映光的山门处走去。 赵光义、卢多逊、沈义伦等文武大臣跟在赵匡胤的身后。周围自然还有两百大内侍卫和十多名太监簇拥。 许方义拖后了几步,平静地留意着场间的地形局势。 走到山门之下,那几位穿着袍子专门主持祭天仪式地皇家祭祀恭敬地向皇帝再次行礼,然后极其谄媚地佝着身子,请陛下移步登上,聆听天旨。 赵光义在后面看着这一幕,在心底暗自忖道:“在祭天之事上大哥真是小家子气,为了节省用度,竟然选择就近在玉皇顶祭天,而不是去泰山。等本王当了皇帝,祭天之事自然是要在泰山的。” 赵匡胤却没有马上移步,而是看着华美地山门,温和笑着说道:“朕来祭天确切时间是半个月前定地,你们的反应倒是挺快。只是不要太扰民生。一座山门便如此华丽,当心华夏卫府监察司查你们花费了多少银子。” 那几位宫廷祭祀面色一窘,一位年龄看起来有七八十岁的白眉老主祭颤着声音解释道:“陛下,只是一座山门。峰上其它地方丝毫没有变过。” 赵匡胤微微一笑说道:“如此便好。” 在一旁随驾的洛阳知州大人付洪亮擦了擦额头地汗水,心想自己莫要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幸亏陛下后面的话语算是温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