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节  (第2/2页)
我懂,你放心,我全懂。”    朱高熙这一回,是真懂了。    无论谁得到那把椅子,他若不够聪明,他若十足的老实本份,总能求一个退路,当一个普通的皇孙,苟且偷生的活一辈子。    而父王……    想到了与父王之间的相处。朱高熙一直怀疑,如果他的父王真变成了父皇……    呵呵,八成他的二弟高晸,更是符合了他爹对继承人的要求吧?    就像是妻子福娘所说的,人心有偏,如此而矣。    二月,在月中时,真来了一场倒春寒。    好在福娘都预料到了,所以,燕王府南下的队伍,不缺了保暖的。行程自然是照常如旧。    至三月初,福娘一行人到了京城。    刚到京城,福娘等人就听到了一个大消息。宏武帝下旨,让五皇子周王这位藩王离京,速归封地,不得圣旨,不许再进京城。    如此一来,争夺储君之位的四位皇子,一下子就少了一人。    三月初一晚。    燕王府的一家人在京城底第内,是用上了一餐的团圆饭。    饭后。    燕王唤了长子、次子二人,到书房讲话。    彼时,书房内除了燕王父子三人外,还有道衍和尚在。    “明日,你们五叔离京。到时候,你二人随为父去给你们五叔送行。”燕王交待了话。朱高熙、朱高晸两兄弟自然是恭敬应诺。    随后,燕王再是提点了两句,便是挥手让两个儿子离开了。    待朱高熙、朱高晸离开后,燕王对道衍和尚问道:“大师以为,我这两子如何?”    “世子敦厚、仁善。”    “二少爷聪慧果敢。”    道衍和尚如此回了话后,念一声“阿弥陀佛”。然后,和尚就不语了。    燕王笑了,笑后,不再提了两个儿子。燕王说道:“老五栽了。大师以为,这一次的事情像是谁的手笔?”    话罢,燕王把一份秘报,递给了道衍和尚。    和尚仔细看了秘报后,又是闭目沉思良久。    “王爷,面上看是晋王的手笔。不过,里面似乎另有隐情。”道衍和尚睁开眼睛后,给了这样一个答案。    “本王头疼。”    “老五虽说走了,可又来了一个大侄儿。”    燕王说这话时,是真恼了。    对于京城的流言,燕王自然是听了几耳朵。毕竟,燕王手下的探子,又不是吃白饭的。那等有心人的造势,燕王岂会听不出来?    只是,燕王早早被分封到了燕地去,在京城这边的根基是真弱了。    偏偏太子是储君,这十五年的储君之位一直稳当当的。如今一朝逝去,那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基本上还是让大皇孙朱高锦得手了。    毕竟,朱高锦的背后,可还有常山王常氏一族,以及马氏一族,这两派的暗中支持。    “王爷,一切皆看圣意。”    “您需要的是让圣上看到您的本事,以及待兄弟的宽仁。”道衍和尚劝诫了话道。    “大师说得有道理。”    燕王是一个听得了劝诫的人。    这一点子心胸,燕王自然是有的。    次日。    燕王带着两个儿子,去京城郊外的路亭边,等候了周王的离别队伍。    约是过了半刻钟,秦王来了。    再是过了半刻钟,晋王同样来了。    至辰时末,周王的车队才是缓缓行来。    这时候,秦王、晋王、燕王三兄弟正在亭内喝茶。    对于周王离开京城的舞台,三兄弟是巴不得。面上嘛,自然顾及了兄弟的情谊,还是要挽留一二的。    做戏嘛,皇家中人基本上是无师自通。    于是,在路亭的官道上,四位皇子就是上演了一场依依离别的戏码。最后,周王走时,更是泪洒当场,好一翻不舍得。    五皇子周王是一个儒雅之人,他喜文厌武。在文学一道上,颇是有些研究的。所以,这一位离开了京城时,更是酸酸的来了三首离别诗,那是对着三位皇兄,一人赠了一首。    总之,卖弄了一翻的文采后,周王离开了。    这位王爷是拍拍屁股,回封地去也。    巳时一刻。    周王的车队又停了下来。    “出了什么事?”    周王在车厢内,正是听着佳人念了他的得意诗作时,马车停了。这位王爷自然是问了话。车外,亲卫回道:“禀王爷,大皇孙来给您送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