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楼]谁来阻止这疯狂的世界_分节阅读_298  (第1/1页)
    只是微扬的嘴角泄露了他的心情。    不过,不知道怎么的,他总觉得他应该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京城,三日一遇的大朝会上,气氛沉重肃穆。    大庆之主屠允皇帝陛下脸色黑成一团,连同五部尚书也是一样,一脸郁屈。    这种感觉和之前大伙一起兴致勃勃的讨论如何分赃……不,如何开发远方的那块土地的神情完全不一样。    出现什么变故了?    皇帝陛下从御桌上拿起一本奏折:“谁有空来,读读我们远在番禺的林总督,用雕鹰加急送来的奏折?”    作者有话要说:  我默默的来(拍开迎面飞来的刀片)    然后默默的走(跑)    第123章    全大庆都知道, 我们的林总督又火了。    当那份奏折在大朝宣读出来后, 以风一般的速度, 传唱到了大庆的每个角落。传唱速度快到让人难以置信。    其实那份奏折中并没有任何重语气的语句, 甚至没有一句对于朝廷热议的开发新岛的质问,而是非常的支持的。    吾皇英明, 有开疆扩土之志,实为大庆之幸。能以区区之身,为大庆创下不世之业, 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臣远置岭南,仍望以微薄之力助至于陛下也。臣有几问,想问之于陛下。    一问:大庆之地所占几何?山陵平原几何?可耕种几何?上中下田几何?所植可得几何?    二问:大庆之民有几数?丈夫妇孺老弱各有几数?士农工商奴者又有几数?    三问:大庆之地足以供给粮食否?有地者占总数几何?户主可全为农户?    念到这里,皇帝陛下就打断了,看向满朝文武:“爱卿们,你们谁来回答一下小林总督的问题?真巧,朕作为大庆之主,其实也很是好奇。”    文武百官,包括几位大拿尚书都沉默不语了。    大家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皇威”。    其实这问题看来并不算难, 各地都有大概的记载,给出个大概数给皇帝陛下还是可以的。    但是问题却是,这些都是不能摆出台面来,光明正大的对比的东西。    特别是因为林昪弄的婚姻司还有几个尚书的一时脑抽,现在京城中谁家不知道谁家的底呢?有之前林家追债的前科在,各家各户几乎都断尾求生般把自家的财产弄的清楚明白。    现在这把火正向着大庆最主要的州府蔓延。    没理由他们这些大佬都这么捉急了, 你们地方的人却可以如此轻松吧。    虽然财产是弄的清楚明白了。    然而这样就尴尬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大庆周边的田地,百分之九十都已经落入他们这些权贵以及他们的亲眷手中了,剩下的百分之十?    哦,那是皇庄!    真正拥有田地又和权贵没有关系的农户,那是没有的。    这就是说,京城的土地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多么尴尬的存在。    连政治最敏感的京师之地都如此,地方的情况肯定更为严峻。。    当然,如果这些土地是通过正常途径获得,那当然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可是……    站在朝会上的大臣即使古板如礼部尚书,都知道这东西不能细查。    土地出息是每家每户的根本,可以世代传下去的东西,谁会嫌少?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卖出去!    皇帝陛下也猜到大臣们的想法,也不深究:“接着念。”    臣虽愚昧,但亦之大庆之弊,皆因地之固。    且家乱未平,如何攘外?    当下,大庆天灾不断,流者众,荒地遍野,仍有狼子野心者趁乱掠夺,长此以往,农者无田可耕,乃为乱像之始也,臣为此忧之,寝难眠,吃难安。    臣深信,朝中同僚亦时刻忧隐之所忧。    乱因已深种,难解。    而海外蛮夷猖獗无礼,海外之地犹如餐上之rou,慢一分则恐无归矣。需合大庆可取之力,方能安稳占之。    内忧重,外患至,已到不破不立之时。    千思万虑下,臣斗胆献一策,若众志成城,大庆之患可迎刃而解矣。    “停下。”皇帝陛下再次喊停:“爱卿们对小林爱卿的话可有感触?”    朝臣们:……    特么的,这林状元总是喜欢瞎说实话,这话说出来,我们还有路可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