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章 (第2/3页)
杨佑点头,“郭楚楚?” 楚歌笑颜如花,“多少年没听到别人喊我这个名字了。” 杨佑早就猜到了楚歌的身份,只是碍于卓信鸿,没有明说。 楚歌原名叫做郭楚楚,是洛水漕运司郭兴言的独女。郭兴言在治时,洛水水匪横行,水道淤塞,船只不行,两岸民生凋敝,偏偏朝廷不重视。郭兴言上任后疏通洛水航运,没人清除匪患,他就和洛水沿岸十八个山寨的头目结成兄弟,规定每段由固定的水匪护航,可以从航船中抽成。如此经年,洛水沿岸商旅渐多,城镇市集逐渐发展,郭兴言和水匪们也赚得盆满钵满。郭兴言每一年的吏部考核都是上等。 直到御史卓冀上书言明郭兴言收受贿赂,与水匪互通,分享洛水航道。圣上震怒,马上扒掉了郭兴言的所有功名,全家流放。次年调集军队清缴了洛水沿岸的所有水匪。 推算下来,郭兴言被流放的时候,楚歌也不过十三岁。 而那位检举有功的卓冀卓御史,就是卓信鸿的父亲。 说来真是命运弄人。 楚歌道:“当年父亲被流放时,十八山寨中的第一把交椅,梯子山的头领鹞子刘准备半路将我爹劫走,我爹不愿背上反贼的骂名,只将我托付给头领。我在梯子山上住了大半年,也算是半个压寨夫人了,不想后来朝廷清除匪患,十八山寨全数覆灭,我辗转被卖了好几处地方,也是近年才到了清苑。” “这样说来,你之前找的船夫还有那位戴宗兄弟,都和十八山寨有关?”杨佑问。 楚歌道:“连那处破庙,也是兄弟们替我找的。山寨破后,有很多人都逃了出来,就在洛水边谋生。” 杨佑抬眼看看身后,卓信鸿手上搭着一件女式外衣,提着一盏昏黄的灯笼,不声不响地站在甲板阴暗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来的。 杨佑叹了口气,替别人问道:“那你恨他吗?” “谁啊?”楚歌说完马上意识到杨佑所指的对象,“我爹虽然治水有功,但是收受贿赂,纵容匪患也是事实。御史所言并无虚话,他自己也认罪了。我不能恨御史,也不会恨他。不做郭楚楚,反而会好些。” 杨佑再回头,卓信鸿亦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回去了。 从长江逆流而上,只能坐大约三百里的船,三峡天险难以越过,即使是顺流而下的船只也多有沉没,逆流而行不仅艰险,而且极为耗费人力和时间。杨佑一行只能下船步行。 一匹马被匀出来背负两箱珊瑚,楚歌和卓信鸿共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悬崖峭壁之下,是在巨石上冲击的惊涛骇浪,杨佑本想吟几首诗,爬了半日的山,连吟诗作赋的酸臭劲儿都没了。 到了最险峻的地方,连马上都待不了,只能下马步行。杨佑和楚歌在船上耀武扬威,到了陆上也就差不多奄奄一息。 杨佑拉着杨遇春的衣服喘气,有气无力地说道:“还有多远?” 杨遇春人高马大,放眼一望,“再走一会就能上马了。” 杨佑:…… 杨遇春背上背着行李,手上还得提一个杨佑,还得照看着蒋凌。 蒋凌原本带着病,好像是离家乡越来越近,他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好。 杨佑看看同样脚步虚软的楚歌,卓信鸿几乎是抱着她的腰拎着她走。 楚歌对着杨佑眨眨眼。 杨佑:…… 这是被嘲笑了? 霄宁背负着探路的重任,往往前先走一段路之后,探明路况之后再原路返回带着一行人走。 “再走一段。”霄宁探路回来,一边喝水一边说,“不能在这里停,这片都是悬崖,得走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