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之的古代日常_第26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9页 (第2/2页)

的顺利惊喜异常,笑着道:“那辛苦木村长了,我还得去下面两个村子看看,你先忙。”

    木村长看看面前的三个人,苍老的面孔上,眼珠异常灵活地一转:“三位大人分别负责三个村子吗?我们村人最多,肯定学的人也多,需要最厉害的先生。”

    小文官笑笑:“那我亲自来吧,木村长放心。”木村长十分配合,小文官也愿意多给些面子。

    第一步是走下来了。

    离开茶明村,小文官眉开眼笑,心里舒畅得不行。

    与此同时,他心里倒是沉静了下来,思考起这次来定北和上回去南部山区的不同。

    他上次出去是为了教化山民,跟着洪大人一道。

    山民说山里话,叽里咕噜听不懂,对他们外人很是排斥。就算他们当时免费教东西,都没愿意去。

    后来洪大人见他没进展,给他换了山民和李朝旧民各半的学堂。

    结果依然不容乐观,第一天来了一群学生,第二天跑一半,第三天再跑一半。

    两者的差距,就是教的东西截然不同。一个是简单粗鄙到读书人看不上的日常字,一个却是读书人开始进学学的启蒙读物。

    小文官一边觉得自己有点辜负圣人,感觉自己有点丢份,可一边又为教两个学生,能拿五文钱而偷偷高兴。

    能拿到额外的银钱,寄回去。家里就算他不在,阿姆、夫郎还有孩子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些了吧?

    *****

    其他地方。

    景行之大多手下,像小文官一样,抛开了面子,把免费变成了低价收费。

    一部分人是想钱,一部分是真心觉得实用最好,另一部分则是勉强行事,不好违抗上命。

    同样的,也有两个人阴奉阳违,嘴上说着好好好,实际上还是老一套。碍于定北曾经是李朝之地,百姓多为旧民,对于读书倒是喜于接受。

    不过一听不要钱,心里一咯噔,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再一听学什么道理、圣人思想和学说,又减退了不少心思。

    最后一问还要学很久才能学完,又消退几分心思。

    聊到最后,虽然官大人态度很好,可不少村长就当对方有病了。

    家里每个人辛苦做活都吃不饱呢,哪有闲工夫去供孩子读好几年的书。

    早上要读书,上午要读书,下午要读书,多影响干活啊!

    *****

    景行之本人还在路上呢,他分到的村子最远,快和安北挨上了。

    这日的傍晚,一行人才到了目的地,进驻了名为应故的村落。

    因着处于两地交界,远离城池,这边的村子自然是更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