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463节 (第2/3页)
察使高于光,在一众官署官员及锦衣卫的簇拥下,不时的看向高悬在天空中的太阳。 不远处的一栋二层楼阁外的檐下过廊,朱允熥亦是在朱高炽、朱尚炳及裴本之、于马、汤弼等人的陪同下,站在廊下眺望着眼前的监斩校场。 “城中涉案不法之人,共有两千七百二十四人,现已尽数押于校场。” “开封府监牢在押犯官原有一百三十四名,后续归案犯官一百七十四名,此刻正从监牢由锦衣卫押往此处。” 朱高炽肃手站在朱允熥的身边,轻声说着今日将要被斩的人头。 朱允熥抬头看看天色:“周王叔今早便出了牢狱,怎现在还未过来?” 一手推动了今日这场砍头大场面出现的朱尚炳在一旁上前一步:“周王叔出了监牢之后,便先回周王府去了。昨日撤下周王府的兵马,几位婶子还有兄弟颇有怨言,周王叔大概是先回去安抚他们的。” 朱允熥的眉头挑动了一下。 朱尚炳轻咳一声:“王叔在牢中多日,依着民风民俗,还要梳洗一遍的。” 朱高炽站在一旁,对这两人之间充斥着暧昧深意的言论,不禁接连翻起白眼。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河南道都指挥使于马:“于都司,此前所议之事,有关凉国公奏请军略,现在都司衙门如何?” 于马上前,躬身抱拳:“回世子,都司衙门已行文各部军马,并发文周王府护卫都司,晓谕诸军营兵马。诸军营现已筹备行营粮草器械,以开封府满城兵马为数。” 朱高炽点了点头,回身看向仅仅只是侧耳听取的朱允熥,便接着道:“羽林右卫今日便开始依照计划,先行出城与周王府三卫兵马汇合,而后藏身城外,待大军开拔之后便佯装百姓回城吧。” 一侧的汤弼拱手抱拳:“臣领命。” 能将自己麾下的羽林右卫留下,可是让汤弼内心好一阵的放松下来。只要自己领着军马守在皇太孙身边,便是到时候河南道各地叛贼叛军尽数到来,乃至是将开封城破开,他也有足够的余地统帅兵马护卫着皇太孙殿下逃出,与外围的朝廷军马汇合。 “来了!” 二楼过廊下的一名官员,望着监斩校场外不远处的街道转角,轻呼了一声。 众人当即目光投注过去。 只见在众多锦衣卫及官兵的押送下,一名名昔日里高坐河南道各司衙门的犯官,皆是低着头,面色黯淡,眼神灰白的走在大街上。 街道两侧的百姓们,开始了口诛笔伐。 没有臭鸡蛋和烂白菜被扔出去,这年头,尤其还是今年黄河南岸六府地遭了灾,百姓们就不可能会将鸡蛋放臭,白菜放烂。 街道上,原河南道按察使潘伯庸,走在了最前头。 耳边嘈杂的人群声,这一刻在他的耳中却是那么的清晰,好似每一个人的声讨声都变成了一个个清晰的字迹,出现在他的眼前视线里。 这一刻,潘伯庸无比的羡慕早早就死在知府衙门里的原河南道左布政使周荣,那晚周荣奋力投入火海之中,此刻看来却是何等的干脆痛快。 等到潘伯庸被押入监斩校场,被两名锦衣卫亲自压到离着监斩台最近的一座行刑台上,最后几步路,潘伯庸已然是走不动了,两腿一阵阵的发虚脱力。 “能搀扶一下本官吗?” 潘伯庸的嗓子里,发出一道不似人声的声音。 两名锦衣卫面无表情,仅仅是伸出一只手抓住了潘伯庸的双臂,几乎是拖着对方到了那台前。 “本官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今奉监国皇太孙教令,监斩河南道一应犯官、人犯。” “河南道各司衙门官吏,欺上瞒下,屡屡不法,所犯之罪罄竹难书,罪及九族,今有犯官吏、人犯,签字画押罪状供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