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555节 (第2/3页)
,朱允熥心中已经不由自主的铺开了一副恢宏的画面。 而初次来到龙江造船厂的朱元璋,便像是一个乡野老农,头一次走进十里秦淮一般。 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见入目皆起震惊。 龙江造船厂便依着长江而建,一圈围墙将整个造船长囊括起来。 在几座庭院房屋后面,整个造船厂大半的地方都堆放着海量的造船材料。 三条宽有三十丈,长有二百丈的水渠,与中间的造船平台平行。 不曾临近造船平台,就能看到三条水渠左右一共五条造船平台上,林林总总停着近二十只大大小小正在建造的大船。 有如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宝船,也有福船、楼船等水师所用的战船,更有以中山王府为首的掌握海运营生的人家,所下的商船订单。 人类在这些巨大构建面前,总是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对比感和冲击力,给人带来一种巨物的恐惧和敬畏。 而当这个数目以十位数堆积,那种敬畏将会被无限的放大。 经受着一遍又一遍的冲击,朱元璋不自觉的开始呼吸加重。 在他的视线里,数不尽的工匠,正在那五条造船平台上忙碌着。 巨大的龙骨贯穿一条条巨型船只,厚重的甲板被固定在框架上。 小型的蒸汽机,已经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 每一条造船平台上,都有着无数喷吐着浓烟的蒸汽机,或是吊运或是拉动着沉重的造船材料,投送到需要的位置上。 匠人们眼里似乎只有手头上的活,心中也只装着这一条条等待建造完毕,送进一旁连通长江的水渠之中的船只。 远处,在三条水渠的尽头,长江江面上。 一艘更为庞大的战船,正东西走向的抛下船锚,固定漂浮在江面上。 火炮巨大的轰鸣声,在船厂里经久不绝的回荡着。 “龙江造船厂五条造船平台,其中只有一条是对外承接造船营生的,也算是为造船厂和朝廷增添一点收益。” 朱允熥安步上前,到了老爷子的身后,小声的介绍着。 朱元璋点点头:“是徐家还有其他几家的海运营生吧。” 朱允熥嗯了声:“中山王府名下的田地,这些年全都清空了,置换去了交趾道。再次前提之下,才有了经营海运的事情。 不过,如今朝廷民间海运,也不过是半数被他们几家掌握着。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朝廷也不必太多担心,海运会脱离朝廷掌控。 事实上,中山王府几家的海运营生,朝廷虽然不占比,但内府库却占了三成的份子。原本孙儿是不准备要的,但徐家还有另外几家,却言称,这是借了我家的情分才做出来的营生。 孙儿后来让税署暗中查了一下,这几家的营生,税赋账目上都不曾有问题。交趾道那边的产出,也依着摊丁入亩的正税缴纳,海运这一头则是依照新的商税定期缴纳的。 爷爷若是想看,只需让孙大伴调阅内府库的核对张目,便可一清二楚。” 朱元璋点点头:“俺不禁他们做这等营生,踏实的赚干净钱,朝廷也不会夺了他们的进项。” 朱允熥嗯了声,双手兜在一起。 老爷子这话只说了一半,而另一半便是,只要徐家那几家人,若是觉得掌握了大明的海运营生,就能大捞特捞,藏下不该那的银子,朝廷也就不会顾及往日里的情分。 朱高炽在一旁开口道:“龙江造船厂五条造船平台,另外四条造船平台,我见所造战船不光不同,大多也都与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