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节 (第2/3页)
能全权做主的就只有封号。 他先是让宫中选了许多拟定的封号上来,看了看觉得不好,就开始亲自挑选。 他挑得细,一天下来,一打美称,最后只恨不得将邹吾的封号拼出八个字,一念念一串……冷静下来,他又开始在其中重选。 其实在辛鸾这里,邹吾并不是什么公忠体国擎天保驾的臣子,他只是他爱人,论风度,邹吾典则俊雅,论人品,邹吾崖岸高洁,他从给他选封号开始,就注定他客观不了。 “贞”“雅”一类的,他选完自己就开始害羞,不那么引人耳目的吧,他又嫌“忠”太俗,“荣”太老气,“穆”太严肃……兜兜转转,他选到最后都要不认识字了,摊在小桌上,动也不想动…… 最后他干脆换了个思路,朝着他对面的徐守文打个响指,问,“守文,你说,我要是死了,别人会给我定什么谥?” 徐守文习惯了他的天马行空,也不觉得犯了忌讳。 认真地想了想,答,“殿下脾气秉性好,嗯……或许是’文’,或许是’昭’,或许是……” “停停停,不用那么多……” 再多他就又糊涂了,辛鸾咬了咬笔杆,低声沉吟回忆:“文,昭……《国语》有言,’成王,明文昭,定武烈’……文昭、武烈……好的。” 故而未来的昭帝,用尚能活动的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武烈”二字。 让这个封号,第一次,写进历史。 当时,没有勘破过这两个字。 辛鸾名臣爱将无数,可是谁都没想过,那两个字,其实写的,是辛鸾的私心。 辛鸾一直很清楚他和邹吾的感情。他知道他和他的恩爱,在正史中永远不会出现,他们之间的情谊,会随着一代一代时间的逝去,永远无法被人考证,但是十六岁的辛鸾,怀着少年的心思,在那动辄生死,下笔千言的冰冷史书之上,埋下了一个小小的,小小的伏笔,期待着后世的无聊之人,在闲来翻阅史书的时候,灵机一动,然后像打开什么秘密一般,最后长久地感叹一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第148章 大灾(3) “公侯伯子男,殿下,您直接就要晋封邹吾为武烈侯,这个是不是,略高了些?” 隔天的钧台宫三人议事,申不亥就直接提出这个疑虑,“何方归、申豪、巢瑞这样的赤炎名将都只是加伯爵头衔,邹吾之前名不见经传,只是在武道衙门内任职教头,就算封赏也该循序渐进,况且此次出兵是否正当仍然存疑,朝廷就给这样高的加封……” “存疑?” 辛鸾立刻放下手中的热酥酪,抬起眼,一脸无辜地截住他的话头。 申不亥也是老吏了,轻飘飘几句话,就将邹吾的封侯事说得是礼不符,情不合,名不正、言不顺。 辛鸾心头一跳,不知道这是真的有谁知道了邹吾无令而出,还是只是有人在猜测,只能立刻把态度给出来,“邹吾是正经奉了我的印信出击东境的,不然赤炎怎么可能听他调配?……右相,现在朝野又出了什么新谣言了?” 申不亥见辛鸾态度如此坚定,偷瞥了向繇一眼,见向繇没有要帮腔的意思,只能继续道:“殿下这个安排此前并未透露,临事乍变,的确引得众人揣测。” “我朝臣中有警觉之心是好事……” 辛鸾捻着手指,轻缓地眨了眨眼,紧接着,又怕冷一样,揣住了两只手,“不过评人论事,不能本末倒置,不顾大局。那些质疑邹吾出兵正当性的人,孤不知道他们是在哪又听了什么风言风语,大捷当前,搬弄这样的口舌攻击朝廷的功臣,显得嫉贤妒能不说,失了格局,也失了大气。” 向繇坐在下首,闻言轻轻瞥了辛鸾一眼。 “……至于右相说的’封赏过高’,自古封侯拜将,皆是有能者居之,一个人有多大的功劳,自然应得多大的侯爵俸禄。此一役,赤炎出兵不足六百人,南阳游侠一千人,端掉的却是三万大军的粮食补给、痛击垚关门户前虎视眈眈的劲敌——如此以少胜多之奇战,便是史家刀笔也留的,邹吾怎么就不能得一侯位之封呢?” 辛鸾看着一时语塞尴尬的申不亥,慢悠悠地掏出左手,去端那盏他还没喝完的酥酪,随口道,“设若不满封侯事的是满朝臣工,那就有劳右相替我去说说,问问大家伙儿是不是已经忘了几日前人人自危、劝杀邹吾的时候了?” 前几日大朝会的局面仍未过去多久,乍然听到这话,左右丞相当即都是心里一突。 申不亥则更是理亏,当日逼杀邹吾的三名朝臣,其中一员还是自己的麾下,结果朝会没开完就被捷报当庭打脸,而武道衙门的都统,却实打实地被辛鸾当庭发落,贪渎腐败直接押入大牢候审……辛鸾今日捏着三寸打人,也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