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_第31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7页 (第2/2页)

出点声音来明确立场、召集旧部;二是因为元朗掌管内阁半年,已成气候。太后为了制衡内阁,必会培养唐挽的力量, 排除万难给她以支持。有了太后的支持,这道政策就稳了。

    几个人随即又商定了税法的改革。原来的变法法案中已提供了蓝本, 大的方向可以确定, 不过是在细节上多加推敲。大庸目前的税收制度比较混乱,收税的衙门不统一, 所收的钱物也不统一。不仅分了粮税、丝绢税、银税等众多科目, 还对应着不同的有司衙门。有些地方为了纳税,要先把粮食换成钱,再用钱买丝绸。繁杂的手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给了很多蛀虫以可乘之机。

    新法主张“摊丁入亩”,将徭役杂税统一合并,以人头田产计算, 减轻了百姓的劳役。再将繁杂的科目按市价折合银两, 统一由户部收取。不仅减轻了地方的负担, 也加强了朝廷对税收的调度权。

    四人商讨得太过热烈, 几乎忘了时间。后来还是双瑞实在熬不住了, 在窗根底下唤道:“各位大人,再有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您几位也歇歇吧,明天可还要早朝呢。”

    几人这才发现已经到了月影东坠的时候,急忙起身告辞。夜深人静,几人害怕引人注意,也不敢同时离开,只能一个一个走。双瑞在角门把着风,冯晋阳先行。他离开之前,忍不住一声苦笑:“咱们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居然跟做贼似的。”

    唐挽笑道:“咱们是偷偷摸摸地为国为民。”

    冯晋阳走后,双瑞又在门前观瞧了一会儿,确认没人盯着,才让沈榆离开。房间里便只剩下了唐挽和元朗。

    “冯晋阳在户部耕耘已久,是个专才,税制改革交给他当最稳妥,”元朗道,“昨天接到冯楠的书信,他对科举改革也有许多洞见。其中有一条,引人深思,你听听看。”

    “你说。”唐挽道。

    “自武帝独尊儒术后,百家学说逐渐消颓。可仔细回想,支撑着我们走过千年的成果,却都是在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元朗顿了顿,似乎在仔细斟酌着措辞,“儒家学说发展到如今,早已经变了味道。我们要改革,是否要从思想上也来一场裂变?”

    这正是唐挽压在心底,却久久不敢说出来的话。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学生,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看的是理学经传,儒教思想早已经根深蒂固,少有人能跳出身份,反思今日的“儒教”和百家时期的“儒学”到底还是不是一回事。这话说出来,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难免要引起一番口诛笔伐。

    “儒教根基深厚,不容改变。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唐挽眸光闪动,说道,“从古至今,不论是谶纬之学、理学亦或是玄学、朴学,都是儒家学说的衍生。不妨也来个以经注我,创一门适合改革的学说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