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3页 (第2/2页)
就是商品。只是其他的歌手啊演员啊,卖的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果,但偶像并不是这样。” “由于建国以来务实思想的影响,很多人的想法其实是趋向于为实体物买单,而不认同无实体的脑力产物。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出来,比如说几千块的手机,只愿意承认手机看得见摸得着那几百块的金属价格,但对手机的生产技术本身是不愿意买单的,所以才会出现那种‘手机成本价只有几百块凭什么卖几千来坑人’的说法,而且赞同者还不少,这就是务实思想带来的影响。” “这种思想体现在偶像这方面,那便是对娱乐文化的不理解,歌手需要有专辑,演员需要有作品,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偶像可以什么都不需要,甚至连个代表作都没有,就出来捞钱。”沈以榕平静道,“说白了很简单,因为歌手卖的歌,演员卖的是演技,而偶像,卖的是这个人本身。现在华夏的问题就在于,偶像这种东西是没有单独作为区别于演员和歌手以外的一个全新存在物,很多人没有转过弯来。我看到网上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拿歌手和演员的标准去往偶像身上套,但其实这三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我为什么说流量这个词是特殊背景下造就的特殊现象,原因就在此,等过几年,偶像这个概念普及了,大家就会知道歌手是歌手,演员是演员,偶像是偶像。但现在新事物还属于萌芽阶层,面对这种外来的全新产物,华夏方面不晓得要怎么应对,拿老旧的经验去套,所用的手段完全是有问题的……就比如说,为了保证电影票房,拿流量小生当票房扛把子,以为有流量小生当宣传噱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作品本身毫无尊重,批量生产出一堆匪夷所思的烂片……” 沉默了几秒以后,沈以榕才缓缓道:“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很快,这批人就会为自己肆无忌惮地损毁电影市场而付出代价。” “璀璨投资的那几部大IP电影都扑街了。”罗筱点头,“但我的感觉是……怎么说呢,好像最近投资大IP相对谨慎了,找流量当主角的也变少了?” “之前一窝蜂拿流量明星当主角,是因为全新产物的出现把投资商搞懵了。但投资商又不是真的24K纯傻子,多来这么几次,很快就会发现这些数据是注水产物了。至少最近蝠翼这方面碰壁就不少,那边似乎出了专门针对注水数据的脱水程序,蝠翼还在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沈以榕语气凉凉道,“风投行业大概是最喜欢互联网投资项目了,资产大部分靠吹,成本就几台电脑加几台服务器,但靠流量就可以忽悠卖出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流量明星也如此,数据好看的背后是粉丝一个人轮了几十甚至上百人数据的结果……迷信流量,想靠这个走捷径,对作品本身质量怀着轻蔑态度的话,最后往往会遭反噬。”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