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1/2页)
    这阵子都忙坏了,官员一到,每人泡了杯浓茶,茶烟袅袅,喝一口苦茶,这才精神了点。    “啧,翻卷宗翻的手疼眼睛疼,这种日子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对了,郑昭可招了?”    原先以为最清最廉洁的官竟然是最贪的,想想都觉得世事无常。    从郑家搜出来的东西价值二百余万两,还有不少卷前朝的书画字画。    郑昭,郑夫人关押在天牢里,从前都察院的案子全部都要重审一次。    不论是否是郑昭接手,都要重审。    还有吏部刑部的案件,堆成了山。    吏部一人道:“还没有,审过几次,尚未上刑。”    “也是嘴硬。”    “哪里是嘴硬,是什么都不说,不说自己有罪,也不说自己没罪,真是愁人呐。”    提起郑昭,也是令人唏嘘,当了外人眼里一辈子的清官了,结果是最能贪的。    都察院经手的案子有多少桩,倘若里面都掺杂了银钱,那必定有不少的冤案。    为了一己私欲,贪赃枉法,枉为人臣。    害了百姓是一桩罪,致使数人因为他受苦受累地上职,早来晚退,是另一桩。    “证据确凿,不认罪又有什么用,哎,这官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不干不净的真不少。    杀鸡儆猴,以后朝廷官员必不敢胡作非为。    皇上震怒,弄得朝廷官员人人自危,不过还是有清官。    话说完这人喝了一大口浓茶,“也不是没清官,咱们看着周大人。”    谁都查,周牧之自然也不例外,真清假清不能靠看。    六部一直查到五月下旬,五月二十六那日,天又变了。    大好的晴天突然聚起乌云,紧接着电闪雷鸣,狂风骤作,豆大的雨点落在地上,石板路很快积聚起水洼。    马上就进六月了,本来天都热起来了,结果一场雨,天又凉了下来。    御书房内,嘉明帝处理完今天的奏章,然后问起周牧之郑昭的事,“他如今怎么样。”    周牧之低下头,“人不太好。”    郑昭拒不认罪,郑夫人也一口咬定那些字画银钱是周家人送的,便上了刑。    rou身凡胎,谁禁得住三十六般刑罚,可算认罪了。    而后六部与都察院一直查别的案子,嘉明帝也没说如何处置郑昭,就一直关押在天牢里。    没有下人,没有大夫,这两天阴天下雨,郑昭很不好过。    郑夫人也不大好,人有些发疯,精神失常,上头没发话,不敢带大夫进去看。    嘉明帝双眼放空,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回过神,道:“朕知道了。”    周牧之道:“皇上可要见郑昭。”    嘉明帝原先是有这个打算,二十多年了,郑昭从翰林修撰一路做到了督察御史,到底是哪一步错了,才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不必,张宝忠,传朕旨意,郑昭贪污枉法,罔顾人命,其心可诛,于三日后午门斩首示众。郑周氏斩首,郑家九族之内,男,发配西北,女,一律充为官妓。”    张宝忠:“奴才遵旨。”    嘉明帝按了按眉心,朝中贪污官吏抓了二十几个,又要补上新人。    “太傅,督察御史一位空缺,你心中可有人选?”    周牧之:“微臣推举沈羲和。”    嘉明帝道:“哦?为何……”    周牧之道:“原因有三,沈羲和六元及第,不负才学,这是其一。其二,沈羲和虽然年纪尚小,但为人沉稳谦逊。其三,沈羲和有个好妻子。”    “沈羲和的妻子顾氏经营着一家手工坊,据老臣夫人说,盛京城的夫人总去那里,少生了不少事。”    周夫人也去手工坊,人闲着就爱出事,得忙起来才行。    嘉明帝笑了一声,“竟还有这个原因。”    “皇上有所不知,后宅不宁家宅不宁,臣私以为娶妻不只为了传宗接代,更为了前路有人相携,有人同行。”周牧之声音诚恳,“若是郑昭走岔路的时候也有人提点,想必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嘉明帝看着周牧之,屋外雨滴打在窗扇上,是噼里啪啦的声音。    “太傅所言有理,都说娶妻生子,但娶妻的确不是为了生子。”    为妻者,不是非要温婉,非要高贵,而要识大体,懂大义。    嘉明帝轻笑,是啊,郑昭走到现在,不止怪他,郑周氏也有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