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_将军好凶猛 第4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将军好凶猛 第469节 (第3/3页)

,以及监利都巡检司境内,包括赤山湾在内,还有至少上百万亩耕地资源,可待后续一步步开发、围垦。

    南阳府此时诸县在册田亩总计约五百万亩,但在大越中期,唐邓二州最高时录得逾六百万亩的赋田。

    这主要是唐白河流域洪涝频发,大越立朝以来唐河、白河也曾多次改道。

    特别是河流改道,每一次都会有大量的田地从州县田册勾销,但旧有的河流淤平之后,官绅勾结私占围垦,却罕有录入田册或者千方百计的少录、瞒录。

    这就造成南阳府近百年来人丁繁衍超过一倍,在册田亩非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一大截。

    因此真要下定决心清查田亩,仅南阳府就至少还能查出上百万亩的私占隐田来,乐观的估计,仅南阳府可能就能查出一百五十万亩以上的私占田地。

    这也是南阳宗族士绅忌惮痛恨楚山的最根本原因,动了他们的根子了。

    而徐怀决意将这些私占田地统统都挖出来,自然就没有想过要与宗族士绅和解。

    当然,徐怀最大的底气,治军乃至治理地方,就是从根本上就不依赖于宗族士绅。

    此外,南阳府东西两翼乃是桐柏山西麓、伏牛山南麓山地,而襄阳府、荆州境内还有武当山、荆山、巫山东麓等山地连绵不绝。

    这些山地,不仅有大量的耕地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山里也还有大量铜铁矿以及药材、桐油、木材、石料等物产资源可供开发。

    总的来说,京襄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潜力,对在中路支撑住赤扈人的攻势,甚至对河洛、京西地区组织大规模反攻,都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这些潜力要转化为真正的实力,还有太多的事情去做。

    不过,京荆的形势只会一步步改善,不会更为恶劣,更关键的还是要看淮东、淮西以及秦岭沿线,能不能支撑住赤扈人的攻势。

    杨祁业最终没有留在京襄,而是奉旨率右骁胜军进驻楚州,接受文横岳的节制,同时右骁胜军的家小也都迁到润州安置,实行驻戍分置。

    如此一来,以邓珪、杨祁业为首的左宣武军、右骁胜军构成淮东大营防御徐海之敌的主力,原神武军保留两万人马留在淮东,家小还都迁到润州进行安置——在完成这样的替换之后,文横岳身子也实在支撑不住,顾藩正式接替文横岳,出任淮东制置安抚使。

    而在淮西,韩时良接替杨茂彦出任制置安抚使,刘衍率领完成驻戍分置的左骁胜军,出任淮西制置安抚副使,包括左骁胜军、归德军以及韩时良嫡系左右龙威军在内,淮西战兵规模超过十万,成为大越辖兵最众的制司。

    宿卫禁军余珙、凌坚等将纷纷外调,而葛钰等将调入宿卫禁军,曾在郑怀忠麾下深受信任的十数淮东军将,在积极弹劾郑家父子罪行之后,也陆续调到荆南、荆北制置司或下辖兵马都监司任将。

    与此同时,杨茂彦、宁慈、吴文澈等人都调回中枢,出任参知政事,绍隆帝算是完成登基之后的初步换血。

    大越从各个方面的状况,相比建继帝驾崩之前都很大的改观,

    然而赤扈人新汗顺利登基,又将大部分党项人纳为附庸,兵锋也可以说臻至极致,大越的防线能不能经受住考验,此时还是未知数,更不要说将赤扈人从中原驱逐出去了……

    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

    萧瑟的寒风从淅川城中上空席卷,城中黄叶、尘土兜头兜脸往行人头脸罩去。

    董成没有来得及拿衣袖遮住口鼻,就被呛了一大口灰尘,咳嗽得面红耳赤,好不容易等风停尘止才缓过劲来。

    身后的童子费劲将插着招幅的一辆独轮车推着走动起来,跟在董成身后往巷口而去,却在这时候突然间有无数人往巷子里涌来,将董成及童子连人带车挤到一旁。

    宁慈离任之前解除了禁令,允许流民进城。

    淅川城一时间也有上万饥民涌入,鱼龙混杂将小城挤得满满当当,盗窃也是激增,打家劫舍也多有发生,一直到新的县尉到任,情况才有所改善。

    然而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将所有的饥民都驱赶出去,现在大街小巷仍然都是乞讨为生的人群,或奄奄一息的蜷缩在屋檐下。

    看着大量衙役从巷子外的长街走过,董成跟所有人一样,都探头往外看去,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竟然搞出净街的大动静来。

    “嗒嗒”马蹄声从巷口外的长街远处传来,不一会儿新到任的县尉刘武恭勒马停在巷子口,两队衙役紧随其后,手持杀威棍不停的一头挫打地面,齐声吼叫,进一步驱赶挤在巷子里的饥民、行人。

    冲撞之下,年少力微的童子再没能稳住独轮车,倾倒下来,箱笼里装的笔墨纸砚“哗”顿时间洒了一地。

    这些都是董成赖以谋生的工具。

    童子急得大叫:“莫踩莫踩!”然而他才多大点气力,根本就推不开人,却被惊慌逃散的饥民冲撞,一屁股坐在地上,身上也被踩得了几脚,董成好不容易将他拖出来。

    也不知道是急的还是痛的,童子呜咽咽都快要哭出声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