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末日流亡 第154节  (第1/2页)
    陆笛有些头痛,火星上的弦显然很难分辨,想要搜集数据没那么容易。    他们在车顶待了三个小时,期间除了白惨惨的太阳,就是沙子与岩石。    如果路上没有任何风景可以期待,行程就会变得格外漫长。    陆笛想起了昆仑号飞船,宇宙航行大部分时间比火星还要乏味。    “不知道岁闰到哪里了。”    “按照昆仑号飞船的速度,离开地球三天还能勉强看见那颗蓝色行星,一星期之后就会完全失去地球的影子,除非使用望远镜。昆仑号飞船早我们两天升空,现在是第五天,应该是告别阶段。”    陆笛听完陷入长久的沉默。    人们站在可以看见太空的舷窗,向着远处的蓝色行星流下泪水。    谁也不知道人类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追随伊甸号空间站离开地球的第一批次宇宙飞船一共有十二艘,他们能够通讯,听到彼此的声音……”    晏龙停顿了几秒,然后说,“严格地说,他们正朝着我们飞来。”    火星是太阳系的第四颗行星,所以这种说法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细节差很多。    这些宇宙飞船越过火星轨道的时候,并不能“恰好”遇到火星。    不过为了节约能源,减低因为背向太阳航行损失的速度,所以这些宇宙飞船会经过精确计算,通过环绕火星一圈获得引力助推,完成弹弓效应。    火星科考站上的人可以看见来自故乡的飞船“路过”。    如果没有意外,这些飞船不会在火星上降落,因为这是非常耗费能源的。    但是这种大规模的星际航行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飞船难免出现一些小意外,这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各国的计划是出现大危机就直接在火星降落,飞船就是天然的科考站建筑,在火星生活跟在太空生活的区别不大。    当然飞船能修好的话,还是尽量修好。    “据说第二批次的宇宙飞船有一半都确定了会停在火星上。”    除了对远航没有信心,还为了分散应对风险。    远航 火星 联邦空间站 地下避难所,鸡蛋分四个篮子放。    “所以火星也会变得热闹起来?”陆笛抱着手臂问。    晏龙摇摇头,热闹是不可能的,争斗跟纷乱倒是有可能。    但这不是他关心的事。    “如果我们有办法建造更多的地下建筑,华夏这方面的负担就轻很多。”    作者有话要说:曹严哼着歌    曹严是本文至今最幸福的司机    那两个说相声在车顶,不是他头上,也不在他脑子里    那么曹严在干什么呢?让我们采访一下    曹严:啊?当然是跟着音乐节奏背单词,五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用来学语言挺好的    第134章 听音    火星的夜晚, 气温会暴跌到零下八十度左右。    在两极地区与万米高峰上,这个数字甚至会突破到百位大关,达到零下一百三十九度。    对陆笛来说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因为在地球上, 极寒通常跟水有关, 但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沙子吸热时升温很快,太阳一旦消失温度就会迅速回落,地球沙漠也会产生这种日夜温差巨大的现象, 不过没有火星这么极端, 陆笛也没去过沙漠, 他对严寒最深的“认识”源自南极洲大陆。    在南极, 那些变形膨胀的水分子肆意侵占着每一寸空间,从生命之源变成了切断、撕裂物质的利刃。    换到火星,就能清晰地感受到所谓利刃,只不过是自然法则cao纵于手的凶器,没了这件还有别的。    “我听到声音了。”    陆笛闭着眼说。    晏龙也通过仪器听到了细微的声音,那是岩石表层发出的。    温差让这些石头饱受摧残,尽管千万年下来它们已经非常坚固,可还是会有一些慢慢崩落,再经历这样许多个温度巨大的日夜,最终化为遍布星球的砂砾。    风夹带着砂砾猛烈地吹过这片平原, 越过壮观峡谷,一直可以吹到星球的另外一端。    能掠过最高峰, 能降落到极地,能用最快的速度环绕赤道一圈。    它们就是火星地表的“洋流”,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着。    到了夜晚,辐射降低,它们就凸显了出来。    陆笛几乎能看到流动的脉络, 像血管一样分布在这颗星球上,盘踞在地表与高空。    “果然夜晚是探测的好机会。”陆笛振奋地说。    气囊载体挂在车顶上,一项又一项关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