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群穿生活 第211节 (第2/3页)
“让她买!回头买的东西让店家送到赵府去,她只是来府上小住的,还能把东西都带走?到时候,她一定会把多半东西留给我的。” 幼娘颇为不忍心,毕竟她已经跟盛锦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就在迟疑间,赵桂枝又说:“不然这样也成,等她回头嫁过来了,咱们再还给她。” 这话一出口,幼娘就高兴了:“对对,让她嫁给赵爸爸!” 赵桂枝:…… 所以你是打算让你的好闺蜜,当你后妈吗? 她就不明白了,都这么长时间了,家里就没一个人纠正幼娘的称呼?或者说,就没有一个稍微有点儿良知的人,告诉幼娘关于“爸爸”这个称呼的真相?就由着孩子瞎叫呢? “幼娘,等回去以后,咱们好好聊一聊。” 幼娘心不在焉的点点头,然后飞快的跑到了盛锦娘身边,帮着出谋划策,一起买买买。 这个很好看,那个也不错,这么新奇的小玩意儿居然只要几十个大钱,这不跟白送一样吗? 稍片刻后,黄氏也忍不住加入其中。 就连赵桂枝…… 好吧,她是清醒的,毕竟这种坑她早就已经掉进去不知道多少个了,都靠出二手成为闲鱼大佬了,这种小场面,啧啧! 留在府中的人也是没想到,她们四个出门一趟,买回来的东西,能填满一整个院子。 因为并不是当天就能送到的,等商家陆续将她们买的东西送到时,已经是第二天傍晚时分了。还有一个问题,商家是不可能送到后宅的,他们就是给送到了门口,再由赵家的仆从给搬到了书房那头。 毕竟,前院书房都快成了女眷的天下了,除了一个天天挨骂的三郎外,长驻人口也就只剩下天天蹲角落里抽旱烟杆子听婆娘骂儿子的江父了。 至于赵爸,他不喜欢去书房。 还有江五叔,若没必要,他宁可跟赵爸待一块儿,也不想去书房听骂。 凑巧的是,也是这天傍晚,又有一辆马车停在了赵府门前。 赵闰土回来了。 一同回来的还有小公爷。 准确的说,是小公爷要回京城了,当然水泥方面也折腾得差不多了,根据他们现有的实验数据看来,造个二层小楼是没问题的,如果只是简单的铺设水泥路,强度方面更是最多可以承载三吨的量了。 这个数据已经不错了,虽然搁在上辈子,随便一辆卡车就是五吨的量,像集装箱车辆啥的,都不用说准确的数据,一辆车过去,他们刚折腾出来的水泥路面怕是就要龟裂成豆腐渣了。 但咱们得讲道理,三吨的承载量放在这年头差不多时够用了,毕竟青石板的承载量还不如这个呢。 再说了,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一辆车连带货物和自重想要超过三吨的重量,那得累死多少匹马啊! 至于建筑高楼大厦,赵闰土已经放弃了。 这玩意儿就不是一年半载能折腾出来的,他还安慰自己不能太贪心了,毕竟光是水泥路,就足够他暴富的了。 只这般,他兴高采烈的带着人回府了,听说自家老妹儿在前院书房,盛锦娘也在,他就直接领着小公爷去了前院书房。 然后…… “卧槽!” 没文化的人就是这样的,一句卧槽走天下。 哪怕赵闰土上辈子是干教培行业的,这辈子更是直接成了出版商和书商,但仍然改变不了他没文化的本质。 小公爷就好多了,他只是两眼发直的看着堆满了整个院子的大小箱子,以及好几个已经摊开来的大包袱皮。在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后,他道:“这是准备搞个慈善义卖?” 正在发愁的赵桂枝突然眼前一亮。 说真的,就算昨个儿她是跟盛锦娘一起买买买的,但买到最后,连她自个儿都懵了,谁知道最终的数量会那么多。 按照目前这个情况看来,哪怕盛锦娘只送给她一个大包袱的廉价首饰,就足够大堂嫂娶四十个儿媳妇了。 这个数量吧,总结一下就是…… 盛二胎要是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