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下定决心 (第2/3页)
在北满的统治,1907年l0月2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专门批准了《外阿穆尔军区条例》,重新拟定护路军新编制。根据编制,全外阿穆尔军区共设54个步兵连,42个哥萨克骑兵连,4个炮兵连和25个教导队,编成12个支队,3个旅。 而按照《朴茨茅斯条约》每公里15名护路军的规定,在北满2800公里的铁路线上可部署42000名护路军。以上3个旅的护路军虽然已足够庞大,但并未达到条约定额,还可增加13000到21000人。而俄国方面一直借口“日本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一直筹划着要增兵。 除护路军以外,沙皇政府将日俄战争失利后从南满地区撤出的军队全部部署在远东,赤塔、伯力、海参崴等处都屯有重兵,其中伯力屯兵10万,海参崴屯兵8万。这些驻军和外阿穆尔军区驻军互相呼应,形成统一的军事体系,控制着中国北满和俄蒙边界。 因此,虽然秦时竹和各大总长已下定了决心,但中东路的形势谁都不敢乐观,战争毕竟不是儿戏,要为北疆国防军这二十多万人负责,更要为数千万东北父老乡亲负责。 在方才大人物们讨论的时候,作战室里的参谋们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紧张的工作。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又沉着的面孔,秦时竹很是欣慰,在他们身上,他看见了国防军的朝气。总参谋部的全体参谋自秦时竹下达收复外蒙的开战令后,就一直在作战室忙碌,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部敌军动态,自发地形成了三班倒,此刻从旁边的休息室里传出了几声鼾声,估计是有几个参谋太过疲劳而在那里睡觉。张绍曾有点不好意思,正想派人去把手下唤醒,秦时竹微笑着予以阻止了:“他们很辛苦,就让他们好好休息吧,不要去吵醒他们。” “敬舆,你先把俄军在中东路沿线的兵力部署说一下。” “根据前线部队的报告,结合葛主任提供的情报和中东路各沿线车站的报告,外阿穆尔军区常规兵力主力共有6个步兵团、6个骑兵团,计60个步兵连和36个哥萨克骑兵连;此外,该军区炮兵、机枪等具有强火力的兵种实力也颇具规模,配置有6个机枪分队和7个教导队,另有直属军区的4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及其他部队……约有586名军官和21110名士兵,6600匹战马,各类火炮150余门。名为护路军,实际上完全达到了野战部队的水平。此外,据可靠消息,实际上外阿穆尔铁道旅的4个独立营(每营6个连。每连325名士兵,计7800名士兵,加上军官总共8000余人)也已划归护路军统辖,充当边防独立军团,参加护路巡逻。 自从我们宣布出兵外蒙后,俄国又向外阿穆尔军区紧急增援15000名军队。这些新调入的部队都是俄国野战军,入路区前其肩章都未来得及调换,进入路区后才将‘红牌’换为‘绿牌’。” 作战室里的紧张气氛开始上升,秦时竹转过头问葛洪义:“消息可靠吗?” “消息可靠,而且已为铁路员工们所证实。” “接着往下讲。”秦时竹对张绍曾的工作很满意。 “至此,外阿穆尔军区所能控制的军队合计人数七万左右,铁路沿线共驻步兵三队(一队为一个旅),马兵六团,炮兵一队,人数接近四万,另外在哈尔滨一埠另行设置防兵三万余名。”介绍完俄国军力后,张绍曾又介绍本方,“我军在上述地区的驻军主要有13、14两个战备师,第28、33、34三个后备旅和第22、24、26、27四个预备旅,总兵力约7万,从人数上看,基本旗鼓相当,装备我军稍次,但差距不大,其中两个战备师的装备要强于护路军,我军的弱点在于4个预备旅训练不足,难以和敌人野战部队抗衡,因此在军力上略逊一筹……” 众人点点头,这个评价还是相当符合实际的,众人继续听张绍曾介绍敌军的具体部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