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敌情分析 (第2/3页)
之地。” 张绍曾、张孝准、蒋方震等一干人等“啪”地立正,齐声说道:“请大帅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巩固边防、捍卫国家主权。” 确实如葛洪义所说,马尔蒂诺夫这个老牌沙文主义者的胃口不小。他之所以能出任外阿穆尔军区司令,就是因为他的急进扩张主义被沙皇所欣赏。在后者看来,中国动荡的政局为俄国在东北和蒙古地区施展侵华抱负提供了机会。马尔蒂诺夫也揣摩到了沙皇的心思,多次密电沙皇政府说:“目前可做许多对俄国有利的事情,例如,向满洲派迫军队,割占满洲里车站,并解决其他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这些想法可谓与尼古拉不谋而合。只是沙皇政府与日本订有密约,不敢贸然行动,它指望日本打头阵,自己从中渔利,决定采取“与日本平行步骤”,在日本采取行动之前,先做好军事准备,以便同日本一起分占南北满。 但是,由于日俄的固有矛盾和秦时竹等人对日本方面的妥协,日本迟迟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反而指望俄国打头阵,为其火中取栗,英美等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扩张也予以了很高的警惕。为了抢占北满利益,马尔蒂诺夫迫不及待,甚至打算单干,筹划“第一步从伊尔库次克派第四西伯利亚步兵师和从外阿穆尔军区派一个步兵师进入北满,第二步,调第二和第三西伯利亚军团和两个哥萨克预备团进入满洲,并准备从伯力调入一个步兵旅。”由于秦时竹等人的迅速崛起和北疆国防军组建,贡王案、呼伦贝尔等一系列分裂阴谋的失败,再加上德国明里暗里的反对,俄国的上述计划才不得不取消。 但俄国在外蒙古的侵略部署已付诸实行,于是沙皇政府修改了派兵全面占领北满的计划,决定向外阿穆尔军区增援兵力,把侵略矛头集中指向外蒙古和呼伦贝尔地区,从12月上旬至12月底,俄国向外阿穆尔军区增援部队计达407车,共15000余人。这批新增援的部队,大部分集中驻扎在呼伦贝尔一线(此时呼伦贝尔的防务已由焦济世负责),妄图切断中国东北与外蒙古的联系,马尔蒂诺夫凭惜强大武力的支持,放心大胆占领外蒙古,并决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占领呼伦贝尔。 在秦时竹宣布北疆国防军出兵收复外蒙通电的刺激下,沙皇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北满地区的注意力,决定在伊尔库次克军区训练一支力量,“一旦需要,即可增援外阿穆尔军区,又可加强目前我国[俄国)驻扎在喀尔喀(外蒙古)的部队”。同时,俄国外交部训令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向北京政府提出警告:中国政府向中东铁路毗邻的内蒙古集结军队,俄国将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俄国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害”。袁世凯政府对北疆和沙俄方面的武装冲突,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巴不得两家打起来,打得越凶越好,因此在答复时腔调格外高调。 秦时竹看着手下这帮将领,脸色凝重地点点头:“我们筹建国防军,每年投入巨资练兵就是为了国家有事时能够用上,如果打,打不赢,守,守不住,怎么对得起缴纳税收的民众?这仗必须打好!” “是!” “敌人的兵力部署我们已经基本清楚了,下面大家分析下,敌人可能动手的区域。”秦时竹盯住沙盘看了半天,“只有判断出敌人的意图,我们才能有效的防御和针对性地部署兵力。” 张绍曾首先发言:“我认为敌人最可能动手的区域是呼伦贝尔到龙江一带。最近马尔蒂诺夫则在路区内调兵遣将,上周将第十六步兵团调往哈尔滨和富拉尔基,这周又将第十五步兵团调往哈尔滨。我对敌的判断是:他将从东西两面威逼龙江,企图一战而下江省省城。 另外,俄军还利用惯用手段,出动大军到路区之外进行“演习”,借以恫叮我们,此种演习,虽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