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138章】 初生牛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 初生牛犊 (第3/3页)

。李春福也趁机在里面挑选了一些有声望的人士,要求他们参加蒙古治理委员会,作为过渡期间的政府。

    对活佛的处理,李春福等人觉得秦时竹的意见很有必要,但对于杭达亲王如此宽大,众人都有些不平,在他们看来,此人是个铁杆亲俄分子,留之危害极大,联名拍电报给秦时竹要求慎重考虑。秦时竹的回电很有意思:蒙古地处偏僻,民风纯朴、消息闭塞,不加以现代化改造,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有识之士予以引导,率领。我国防军虽然有远见卓识,但毕竟非蒙古人,与普通民众间有种族隔阂,而一般蒙古军官,对于内政、民生又不擅长,故不得不倚重原先政府要员。杭达亲王引狼入室、勾结外人固然可恶,但仔细分析,官员中像他这么有见识,开眼界、懂得世界大势的人却是不多,要切实排除蒙古百姓“恐汉”、“仇汉”的心态,非其不可,故留用之……

    杭达可恶归可恶,但识时务,在蒙古人心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当年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在外蒙推行新政,全蒙古的贵族官僚基本都反对,只有贡王和杭达两人是赞同的,在他们两人的推动下,外蒙好歹也多少有些建树。现在贡王已死,再杀了杭达,谁来主持外蒙现代化改革?外蒙不进行现代化改革,就永远存在着失去或者独立的危险。因此,秦时竹力排众议,决定保留杭达。

    他密电一封表示:对杭达亲王一定要妥善安排,如果民政长一职过于突兀,可安排其它官职……对于俘虏的伪蒙军军官,要一一排查,凡是有“亲俄”、“仇汉”倾向的,一律予以秘密处理。

    看完秦时竹的密电后,李春福等人恍然大悟,勾结俄国、妄图独立固然是不对,但有“仇汉”、大蒙古主义情结者等顽固民族情绪者更为棘手,都是巩固蒙古秩序的不利因素。要真正安定蒙古,一方面要破除“与俄联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消弥“南拒汉人”的暗流。按照秦时竹的指示,马占山连夜提审,将那些骨干分子统统处决。(他反正就是杀星,让他再多杀几个也不碍事)

    库伦城中最感到窝囊和被动的则是要属俄国领事了,俄国人本来趾高气扬,认为国防军不敢拿他们怎样,谁知道当天下午国防军就切断了领事馆的对外联络和交通,并以外蒙治理委员会的名义下令进行“戒严”,所有人员不得进出……一句话,俄国人已被软禁在了城里,而此时由于变故太快,他们连向俄国外交部发电报的动作都还没来得及实施。

    为争取德国方面的支持,28日,秦时竹授意格尔夫给德国方面发去密电:一方面要求德国支持北疆国防军维护主权的正义举动,另一方面要求德国紧急提供2000万马克的临时军费贷款,以备万一和俄国开战之用,并允诺将来开发外蒙,少不了德国的一份利益。

    威廉二世收到电报后,立即召集小毛奇入宫商议。

    “我们在东方的小朋友发来了求援电报,你意下如何?”

    小毛奇看完电报后,毕恭毕敬地说:“陛下,我认为把俄国人的力量拖在远东对我国是相当有利的。我们不仅要支持他,而且要千方百计地挑唆他和俄国人开战。”

    “你觉得他的军队可以打赢俄国人?”

    “根据我们在满洲的军事顾问团报告,北疆国防军训练严格,装备精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俄国人开战的能力。况且,这种战争,中国方面有充足的理由和借口,我们只要稍加鼓动,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小毛奇认真地说道,“在我看来,秦时竹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物,如果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俄国人,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