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俄军动员 (第2/3页)
,我看把捐款大部分用于伤亡将士的抚恤金和破坏城镇居民的建设费,这样公布起来宣传效果会更好。另外,关于停战期内的情况,我要和各位交个底……”秦时竹慢慢地说了起来,“现在赞同我们和俄军继续开战的主要有三股势力,分别为德国、日本和袁世凯;反对我们继续开战的主要有英国、法国和美国。这是大的立场不同,在细节上,又有区别。德国是希望我们打,而且打得越大越好,但德国是真心希望我们打赢的,而且希望我们以最小的代价打赢,因此一方面派观察团协助,另一方面又给我们贷款;日本和袁世凯则是希望我们和俄军打个两败俱伤,损失越大越好,对日本来说,可以方便他们火中取栗,对袁世凯来说,我们的力量削弱的越多,他的安全感就越大。英法和美国的立场又有不同,前两家反对继续交战,是因为不希望俄国将过多的力量用于远东而忽略了欧洲,这恰恰是德国最大的目标,美国主要是怕我们将东北打烂,最后让俄国或日本占了便宜,他们白白损失了商业利益……至于我们的意图,我想大家也很清楚,我们现在还没有实力将俄军赶出东北,但保持外蒙局面是我们的最低限度,在中东路方面,我们要力争俄国撤退护路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给俄方一点经济上的甜头。什么甜头,多大的甜头我会安排人去谈判,大本营的任务就是把部队带好,打的时候要打赢,守的时候要守住,攻的时候要攻下来。” “是!” “现在,我签发国防军大本营民国二年第39号密令,责成四总部机密部署,有序调动,在10天停战期限满之后一分钟就能做好战斗准备,要有争取重创俄军的计划,如果俄军在停战期限内明显违反协议,我军要提前予以反应。” “大帅,这是不是意味着,已经在东北的俄军若是集中,我们就听之任之,但一旦东北以外地方的俄军增援,我军要立即反击?” “是!虽然协议里规定俄军不能调动,但大家要明白,这不可能的,万一以后和俄国翻脸,这是现成的理由,现在倒可以听之任之。”秦时竹微笑着说,“俄国向来不讲信誉,俘虏的各类军官,一定要尽快审讯,尽最大可能摸清情况。” “是!”蒋方震响亮地回答,这是他和葛洪义两人具体负责的。 “装备和后勤方面,要迅速到位,工厂要开足马力生产,钱不是问题!德国巴不得贷款给我们打呢!” “是!”何峰和宁武答应得很干脆。 “作战计划,要迅速制定出来,两天后必须给我过目,部队也要火速调遣到位!要么不打,打就要打痛俄军!” “是!”张绍曾和张孝准举手敬礼,“请大帅放心!” 如何应付这个战局,马尔蒂诺夫也颇为头疼,从伤兵中得到的消息看,华军的攻击力和火力都相当厉害,远非印象中那种习惯性的“东亚病夫”形象,特别是华军的飞艇,无论是在铁路沿线受伤的士兵也好,在阵地上受伤的俄军也罢,都异口同声地提到了这种武器,言语中深深地透露出害怕和无助的感觉。这让他深感棘手,这种恐慌情绪是会传染的,特别是那些没有见识过飞艇,仅仅凭借同伴介绍就能够让这些俄军士气低落。确切地说,看到大队伤兵回到哈尔滨后,守城的士兵们已经底气不足,私底下都在交流,希望政府能和中国方面谈判。而哈尔滨城中的老百姓则一个个喜气洋洋,很多人都在私下询问国防军什么时候打过来?更多的人则是对俄军吃了大败仗而感到扬眉吐气,大家惊讶地发现,走在大街上的中国人腰挺得比以前直多了,而那些俄军士兵也没有像以前那么跋扈。秦时竹和国防军在哈尔滨人民心目中,就是民族英雄一样。 怎么对付飞艇呢?趁着停战间隙,马尔蒂诺夫和手下仔细商议。俄军没有飞艇,仅有的几架飞机还在欧洲,如果要运输过来,非得等上许上很久才行,而即使运来了,能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