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大选揭晓 (第2/3页)
四分之一即25%的席位,但由于国防军在东北的胜利,秦时竹和人民党的威望显著提高,在参、众议员复选中,比例有了不小的增加。由于参议员对于名望的要求更高,而且人民党对北疆各省的控制力度更大,增加的格外显著。 此次选举胜利,人民党是赢家之一,国民党则是最大的赢家,虽然未能达到超过半数的地位,但所占议席数,超过了其他任何政党,略少于人民党、共和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其余四党的总和。国民党竞选的胜利,使全党一片欢腾。 几家欢乐几家愁,国民党的胜利衬托出了民主党的失败,原本大选民主党以为靠着梁启超的威望和前清谘议局宪政人士的声望,再加上袁世凯政府明里暗里的支持,可以取得较多的席位,甚至隐然还有坐第二把交椅的想法,但现实给了他们一个无情的闷棍,不要说第二把交椅,就是第四把交椅都坐得战战兢兢,在代表民意最重要的众议员分布上,总共才取得了4.2%的席位,排在共和党之后(7.8%),统一党之前(3.7%)。剩下来的席位则由独立人士瓜分。 选举结果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其它争议,主要就是对于国会如何开法?宪法如何制定?在这两个方面,国民党人同袁世凯势力展开了激烈地争论。结果出来的第二天,《民权报》就在上海组织欢迎国会团,发表《欢迎国会团宣言书》,倡议国会自行召集,先开预备会议于上海,再举行成立会于南京,认为这样可以保持立法机关的安全,预防北京的干涉,使议员可以自由议定宪法,选举总统。 袁世凯一听此说,即张皇失措,焦虑万分,求消洱之策。首先出来替袁世凯说话的是原同盟会会员孙毓筠。他发表反对擅移国会的通电。说自行召集国会,自行择定国会地点,即是变更国都地点,欲假国会之力,迫政府必迁南方而后已……自孙、黄入北京后,南北意见已洽,今倡此议,徒令南北人心又生一重恶感,影响所及大有全国分裂之忧……针对孙毓筠的通电,激进派进行批驳,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对于国民党的行径,人民党南方局是看不惯的,特别是章太炎等人为代表,一提起国民党就来气。一方面,他们认为国民党过于注重党派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比如鼓吹国会南移的法案,在他们看来就是分裂中央,造成南北对抗的举动,又比如,国民党在成为第一大党后,在报界上长篇累牍地鼓吹责任内阁,要求由国民党组织完全的政党内阁,甚至公开嘲笑其它党派的分量;另一方面,人民党北方局更是对国民党感到由衷厌恶,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天天一个舆论风气,不是攻击北疆政府是地方割据,就是攻击秦时竹搞军阀独裁,与人民党南方局部分属于精英党不同,北方派是彻彻底底的执政党,人民党党员控制着政府、军队、学校等各大公共机构,攻击北疆政府割据,等于是得罪了所有的人民党党员,对于秦时竹等人的人身攻击,秦时竹可以毫不在意,但下面的党员未必有这么好的脾气。 人民党一直以来都对国民党的报纸舆论予以反击,待大选结果出来后,《人民日报》更是连续刊登文章攻击国民党的政策,其中又以章太炎的火力最猛,章太炎和同盟会有宿怨,逮着这个机会岂能不做大笔文章?于是撰文重新将国民党从上到下攻击了一遍,包括暗杀陶成章、借着革命名义勒索上海民族资本家、攻击陈其美等人腐败堕落,孙中山企图出卖国家权益(指孙中山原先拟租让满洲和将汉冶萍公司卖给日本)等等,火力之猛,弹药之足,令声势一直节节上涨。 孙中山、黄兴等人具有相对良好的个人品质和比较豁达的胸怀,这些攻击他们大都一笑了之,但是其它人,包括宋教仁和陈其美等人在内就没有那么好相处了,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