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战车参战 (第2/3页)
洛夫心里直叫,但还是硬着头皮给马尔蒂诺夫拍去电报:今晨我师全部兵力进入中国境内,已夺取两城,满洲里门户洞开……拟加快进军,迅速拿下此城。但目前进军满洲里之铁路已经被炸毁,恳请宽限时间,并火速派出工程部队予以抢修。话是这么说,可是真要是修理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骑兵快速侦察后向他报告,那个路段至少有1000米以上的铁路都被炸毁,看得出来是用多点连续爆破实现的。 这样一来,要执行马尔蒂诺夫的计划就有相当大的难度,光是为了追击国防军逃窜部队,就需要动用骑兵。而刚刚从火车上卸载下来的炮兵,又需要归队,整个俄军第五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既要收拢部队,恢复编制,又要呈攻击阵形展开,这等等的麻烦事就够得上他巴甫洛夫喝一壶。急躁是没有用的,没有一个有序的队形,乱哄哄地只胡乱进军只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而且,中国人已经执行了坚壁清野,如果不能迅速地夺下满洲里,俄军就有后勤断绝之虞,这种后果,也是他不能承受的。 巴甫洛夫毕竟有两下子,很快做出了决断,考虑到部队之间的速度差异,大军呈现倒“品”字型进军,左右两翼是步兵第一、二团,中央部队是师指挥部,中央偏后部分,由步兵第三团掩护炮兵推进,骑兵在两翼扩大搜索面,至少20公里。近17000俄军,除了留下小部分兵力驻守后路、看管军列(伤员也安排在军列上)、接应维修部队外,其余浩浩荡荡地朝满洲里杀过来…… 骑兵又要侦察,又要搜索,还要追击,虽然累得够呛,但国防军连个影子都没有看见,不要说中国部队,连附近的老百姓都找不到,只好悻悻地回报。巴甫洛夫沉吟片刻,便免除了骑兵的追击任务,命令他们继续向前,务必将前面情况侦察清楚。他认为战役的关键不在于国防军撤退部队,而在于满洲里。这个猜想是不错的,两路阻击的国防军完成任务后,利用马拉雪橇车,迅速地撤退到满洲里,马拉雪橇车在冰天雪地里速度极快,这也是为什么俄军骑兵难以追击上的主要原因。 几乎就在俄军碰上硬钉子的同时,国防军东进部队已经基本部署到位,主力是范曾文的31旅,另外再加额外配属的战车支队和14师炮兵团。凌晨5时许,整个营地一片忙碌,大家都在做着攻击前的最后准备。战车支队的小伙子们正忙着发动心爱的战车,天气非常寒冷,战车不经过预热是不可能发动的,因此小伙子一起来就忙着预热,连早饭也赶不上吃。 苏名圣将一些柴油、煤油、木柴等混合物倒进战车底下临时铺设的一个铁槽,然后就点着预热,很快,整个战车驻地都弥漫着燃油焚烧的味道和呛人的黑烟。小伙子脸熏得黝黑,扯着嗓子告诉其中一辆战车里的刘伯承:“刘队长,已经点着啦!”刘伯承是第二中队的中队长,负责指挥四辆战车。 战车头顶的舱门是打开的,里面传来了刘伯承闷声闷气的声音:“知道啦,我过一会就发动一下,你看着点,别让他们很快就灭了!” “知道啦!我看着,绝对灭不了!” 10多分钟后,火渐渐地熄灭了,味道和浓烟也散去了大半,到处响起了战车发动的声音,轰隆隆的马达声此起彼伏。运气好的,第一次发动就成功,然后驶出了整齐的队列,开始往外面集合,运气稍差的,要多发动几次才能点火成功;运气最差的,战车喘着粗气喘了半天,还是没有动静,急得车长连忙跳出来,接着预热! 本来运输到吉林的战车有36辆,一路磕磕绊绊、停停走走,完整地行驶到预定位置的,只剩下了24辆,不能参战的自然懊恼不已,能参战的也不敢大意,生怕一个不慎,战车就地趴窝。辛辛苦苦来到了这里,如果只能在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