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章】 军事演习 (第2/3页)
一战为例,国防军士气是高昂的(由于是为国作战,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情绪空前高涨),作战品质也是顽强的(将士们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卧冰尝雪,长途跋涉而毫无怨言),但在战术素养上,与俄军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巷战这个环节上更加暴露了这支年轻部队的弱点。 根据前线指挥官的战况总结和经验教训:数万国防军将俄军团团围住后损失并不大,甚至在总攻开始后国防军依然损失微小,但在随后解决城里负隅顽抗的敌人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城破之时,国防军兵分数路朝城内挺进,此时进军的秩序已出现了混乱,到处可见各自为战的部队,所幸外围依旧保持了强大的兵力才没有造成让俄军趁势突围的危险后果。在巷战中,国防军将士英勇无畏,猛冲猛打,但效果并不好。仅仅为了攻克敌人在一处隐蔽的小楼后的重机枪阵地,就付出了近两个排的伤亡,后来不得不专门调集迫击炮手才干掉。本来国防军有一样巷战利器――手榴弹,但很多士兵是初次上战场,十分紧张,对城内敌人的抵抗情况估计不足,稍微有点动静就把手中的手榴弹扔出去。爆炸声此起彼伏,声音虽然蔚为壮观,但真正杀伤的敌人却微乎其微,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紧张而把风吹过的动静都认为是敌人潜伏在那里而白白损耗一颗。要不就是炸中了老乡的牲畜、家禽,自然在这种情况下误伤自己人,误伤百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根据后来统计,攻城战中,国防军一共消耗了10876个手榴弹,只打死打伤敌人179个,平均60个手榴弹才消灭一个敌人,而自己人被误伤的达到了200多,老乡和牲畜被误伤的也有100余起,换句话说,给敌人造成的伤亡还不如给自己造成的大。战斗结束后,为了照顾军心,凡被本方误伤的,一律对外宣称是战斗中英勇阵亡(还包括炮火准备时被本方炮火误伤的),以免挫伤士气,但几个高级将领心里都清楚,为此还在秦时竹面前检讨了自己。 至于老乡的误伤,相对来说好解释一点,打仗嘛,枪弹无眼总会有损失。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温顺、最通情达理的百姓,一听说是打俄国鬼子造成的,都把帐算到了俄国人头上,国防军是自己的子弟兵自然不好责怪什么,等到后来国防军下拨专门款项用于赔偿民众损失后,老百姓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纷纷慷慨的表示,打鬼子嘛,这点损失不算啥。国防军会同民政部门,好说歹说才算是让民众接受了补偿款,无一不是感恩戴德的情绪。自然,人分三六九等,也有几个不要脸的要冒称损失企图讹诈钱财,被富有正义感的街坊邻居发现后,立即扭送官府,挨了国防军的军棍后都老实了,不仅吞下去的补偿款吐了出来,还结结实实的被重重罚了一笔,广大民众无一不拍手称快。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秦时竹和国防军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听说打仗要赔偿老百姓损失的。内战时期是如此,抵抗外敌侵略时更是如此,国防军的做法开了历史先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虽然耗费了一些军费,但“仁义之师”的声名被民众牢牢记在了心里,再次招募士兵入伍时,各地的报名都踊跃了几分。 都说巷战是最难打的,但巷战也是一块试金石,折射出了国防军战斗力的欠缺――在连、排级合成作战时配合不熟练,大规模协同作战时,步炮协同不熟练。应该说,我们也不应该苛求这支年轻的部队,毕竟很多士兵都是经过了短暂的速成训练后匆匆忙忙上了战场,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在高达三成左右的战斗减员面前部队依然不垮,依然能保持进攻势头已经属于超常发挥了。因此,这次大演习目的很明确――各集群的合成演练。战术上去了,配合娴熟了,一个排可以发挥两个排的战斗力,否则两个排就只有一个排的战斗力。俄军的战术素养给国防军上了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