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227章】 王杨溃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章】 王杨溃灭 (第3/3页)

首”。以他的眼光判断再加上对老头子一贯心狠手辣手腕的了解,他认为绝不会如此轻轻松松地就让赵秉钧溜之大吉的,这只能是秦时竹事先安排的必然结果。想到这里,他又不由得联想起北疆国防军的那次演习来,以他的军事素养判断,这次演习绝非心血来潮般的锻炼队伍,恰恰是为了掩护北疆国防军的集中、调度、进军而释放的烟幕弹,依靠这一合法性事件,秦时竹完成了他的战争准备,而且还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消说,陆军部的那些观察员全部是饭桶,段祺瑞、袁世凯也被秦时竹瞒了过去,倒是他冯国璋现在可以腾出心思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把所有公开的线索串在一起后,他很快便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不由得惊出一身大汗,无奈现在时机已经晚了,说什么也不管用。对于老头子要其北上增援的命令,他一开始是本能的抗拒,现在看来却是一种自觉意义上的做派。对方早就准备好了,我冯国璋去凑什么热闹?赶得越快,死得也越快,因此他一直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坐视二、四、五各师北上而无动于衷。他这种按兵不动和张勋的按兵不动是两回事,他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无谓牺牲而张勋无非是要借机劫掠罢了。由于他的奇怪表现,和他关系一贯亲密的卢永祥的七师也不太情愿北上,实在是被催促的没法才赶鸭子上架,通过海军派遣去了七师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团,主力却在苏北地界磨磨蹭蹭、晃晃悠悠。

    聪明人从来不少,江西的李纯、安徽的倪嗣冲同样看出问题的不对劲,都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脱增援命令,就是一直以“干殿下”著称的段芝贵,也借口休整,丝毫没有离开江西地面的意思……和这几个人属于见风使舵的作风不同,冯国璋预感到了风暴的来临,在他看来,北上增援的二、三、四、五各师的下场都是悲惨,无一会摆脱被护国军吃掉的危险。但是,作为明哲保身处世的他又不能对此加以劝阻,否则一旦战局有变,连消耗护国军实力的部队都没有了。他冯国璋既然指挥不动这些部队,干脆还是让他们和护国军去耗吧,只要双方耗得筋疲力尽,自然对自己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提高地位,增加影响力。

    对于秦时竹的手腕,他也是看出来了不少,相比孙中山的蛮干,前者显然要高明的多,一贯会以道义的制高点来为政治企图服务。老头子暗杀宋教仁几乎路人皆知,但是没有确切的、直接的一手证据,孙中山就敢发起二次革命,而秦时竹就会等到掌握确凿的证据后才发难。这种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要把你打倒在地的手段是相当令人恐惧的。眼看秦时竹进掌中枢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为了避免给对方留下小辫子,也给自己留下挪转腾移的空间,冯国璋决心约束自己部队的行为。这位汉口大火的制造者此刻不但命令部队全体撤出南京城到郊区驻扎,而且还命令部队不得sao扰民众,严令禁止劫掠,违者一律死罪。对于张勋在南京城无法无天的行为,他懒得制止,但也不想同流合污……

    有部下不解,前来诉苦,大意是军饷不够、物资短缺云云,要求长官加以体恤,实际上是羡慕张勋部队的辫子军可以大肆劫掠发财,手下的部队有些心痒痒也想照办而已。不消说,这个建议立即被冯国璋制止了,军饷不够部队要暂时克服,物资不足,可以向商人暂借若干,但一定要打好“借条”。看着属下失望的眼神,冯国璋怒喝道:“别看张勋现在蹦达地这么欢,将来一概没有他的好果子吃,你们若是还想多活几天,就给我乖乖地呆着别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