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她风华正茂 第70节 (第2/2页)
快要睡着,直到走入这闹市,街道两旁各种香味混在一起才突然清醒过来。 看着街道两旁各种各样的店铺,她又冒出许多点子。 路过书铺—— “说不定我可以钻研学问,立志成为一代才女?我当年念书的时候,先生,就是崔静之,你知道吧,他经常说我文思跳脱,解读经典常有惊人之语,能想常人所不能想,我的文章,等闲人无法卒读——嗯,我就当他是夸我了,能有惊人之语,能想常人所不能想,就说明我有常人没有的才能嘛。” 睢鹭轻笑一声。 “哎,还是算了。”过了书铺,乐安又懒洋洋趴平,“我怕我写出来的文章,会气死翰林院那群老头子。” “气气也好,能被气到,说明他们该被气。”睢鹭道。 “哈哈哈!”乐安放肆大笑。 路过一群追逐打闹的孩子—— “或许我还可以办个学馆?”乐安又道。 “不用像三馆六学那般读圣人经典,”说起这个,她有些兴致勃勃了,“只要教他们认得一些字,识个数,然后教他们各种讨生活的技艺。当然,这样的话学生也不是从官员子弟中招收,而是面向平民百姓,甚至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到时全天下——” 她突然顿住。 “嗯?”睢鹭疑惑出声。 “没什么,算了。”乐安又百无聊赖地叹口气,“我不喜欢小孩子,那么多小孩子多烦哪,算了算了。” 睢鹭脚步微顿。 从她和公主府那些下人的孩子相处时的情形看,她可没一点讨厌小孩子的模样。 是因为……办学馆有收拢人心之嫌吧。 就算教出来的只是普通有些技艺又识字的人,但这些人最差也可以做个匠人,好点可以做吏员,甚至做些不入流的低品官,而这样的人,少些还不起眼,数量一旦多——那甚至是可以动摇国家根基的存在。 所以她也不能做。 起码不能大张旗鼓、放开手脚地做。 于是睢鹭也不说话了。 好在乐安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太久。 她的注意力很快被街上其他东西吸引,想法一个有一个冒出来,不一会儿功夫,睢鹭便已经听到她想做厨子、裁缝、铁匠等等。 总之都不像是公主该做的事儿。 甚至还不如做学问写文章来的靠谱。 就这样不靠谱地天马行空地想了说了一路,终于等到这条闹市街道快走完时。 “其实,我能做、想做的,真的还有很多。”乐安突然说道,语气不如之前那般轻松戏谑。 睢鹭停下脚步,看向她的目光所及之处。 ——但那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工铺子。 但乐安却看那个铺子看得很认真。 “我书房里那本记载水利灌溉器具的工书,你还记得吗?” 睢鹭点点头。 当然记得。 他还记得,那本书她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甚至书页都翻得卷了边儿。 “那是有一年陇右大旱,地方官员上书请求赈灾,而且说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水旱灾害,需要朝廷拨款一大笔钱,还详细列出了这些钱的用途,多少钱修堤坝,多少钱造筒车,多少堤坝多少筒车可以解当地水旱。” “我那时什么都不懂。” “看那些钱的用途都清清楚楚,卢攸他们几个又说,拨款赈灾,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之事,于是我便准许了,拨了许多钱给陇右。” “可是第二年,又一个地方闹水旱时,我发现地方官呈上的钱款用途,堤坝和筒车造价,乃至用途,都与之前看到的不一样。” “我才知道我被当傻子糊弄了。” “后来崔静之跟我说,不独君臣之间,官员之间,利用上峰不懂地方实务的漏洞,欺上瞒下早已是惯例,不然有些人又如何中饱私囊,损公肥私呢?” “他让我不必介意,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可是我又怎么能不介意。” “但凡我懂一点水利常识,也不会这样。” 所以她发狠翻工书,做笔记,却也不过是为了已经犯过的错误买单。 她低低叹了一声。 睢鹭托住她双腿的手紧了紧。 “其实我还有很多很多不懂的事。” “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好。” “以前我总觉得,要做的事太多,而时间根本不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