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3章 薛仁贵再起 (第4/4页)
粮食。 武承嗣是武将,这种事并不需他关心,这几日,他听凤盈和龙扬汇报,发现李旦自从去了郑王府后,又频繁与几名宗室子弟走动。 报告给武媚后,武媚派出手中暗卫,将那些宗室子弟逐一调查。 然而查了许久,却并未有太大进展。 几天之后,河南一带好几州的刺史纷纷上奏汇报水患,希望朝廷紧急赈灾。 每次中书省商议赈灾的集议,武承嗣都会参加。 他对这方面事务一窍不通,只带了双耳朵旁听,并不发表意见。 经过几天商议,中书省草拟了一份赈灾的具体措施,李弘和武媚也都同意,再由尚书省水部官员负责实施。 就在朝廷忙于赈灾之时,一个晴天霹雳在长安城炸响! 吐蕃大将论钦陵率军突袭拔换城,张玄遇率军驰援,被论钦陵设伏大败! 拔换城第二次落入吐蕃人之手! 皇帝和太后同时下旨,紧急在紫宸殿召开朝会商议,朝会开始之前,武承嗣被武媚单独叫了过去。 “承嗣,吐蕃人来势汹汹,你觉得现在与他们开战,能取胜吗?” 武承嗣微微一笑,道:“您放心,神火营已造有火炮两百余门,西讨军也训练出几种火炮与骑兵的搭配战法,击退吐蕃人并不困难!” 武媚点了点下巴,道:“话虽如此,也不可大意,本宫当年见过禄东赞,此人智慧过人,足见吐蕃也有人杰。论钦陵是他儿子,你可不要小视他。” 武承嗣心道:“论钦陵打败过薛仁贵,我比你更清楚他的威胁!”点头道:“侄儿记下了,姑母,侄儿以为,是时侯启用薛仁贵了。” 武媚思忖了一会,道:“也好,等会在朝会上你提出来吧,本宫会配合你。” 临时朝会很快在紫宸殿召开,武承嗣入殿时,裴炎、刘齐贤、李敬玄等文官都向他询问唐军是否有获胜把握。 武承嗣故作为难之色,没有答复他们,令文官们都有些担忧。 相比之下,武将们个个昂首挺胸、眼冒精光,显然只当做立战功的时候到了,并不将什么论钦陵放在眼里。 武媚高坐龙椅之上,朗声道:“诸卿,吐蕃贼子又犯我境,犯我天朝之威,实为可恶。幸而先皇早有先见之明,提前建立西讨大营,以便讨之。” 李弘和群臣听她如此说,心中都安心了些。 李弘还是坐在武媚身边的小号龙椅上,说道:“周王,你可有把握击退吐蕃人?” 武承嗣朗声道:“此次吐蕃人犯境有十万之众,主将论钦陵多谋善战,臣只有八成把握取胜,不过若有一人辅佐臣,当能有十成胜算!” 李弘忙问:“你需要谁辅佐你?” “薛仁贵!” 李弘愣了一下,顿时皱眉不语。 武媚淡淡道:“虽然薛仁贵是先皇所贬,但如今国家正处危难之时,倘若先皇知道此刻情况,也会同意再次启用薛仁贵!” 李勣、苏定方、武懿宗、娄师德等人立刻出列附议,刘齐贤、裴炎和李敬玄也跟着出列。 李弘见此,也无法再反对。 武媚当即下旨,让薛仁贵官复原职,继续领左威卫大将军的职位,不过平国公的爵位并未恢复。 武承嗣也领了旨意,三日后便领军驰援安西四镇,至于监视李旦的差使,被武媚交给了丘神绩。 这日下午,大理寺传来消息,李敬武开口招供了,他承认盗取金牌是受殷王指使。 他的口供对武承嗣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但大理寺还问出一条消息,令他颇为在意。 据李敬武说,殷王他们另外还有一个计划,他虽不知计划内容,却知道这计划与一名蜀地木匠有关。 武承嗣立刻便想到了王沉。 李旦此刻虽已是瓮中之鳖,但他并不敢太大意。 考虑一番后,决定离京之前找出王沉,搞清楚他们的计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