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6页 (第2/2页)
下午,制敕房掌印命他将贴了票拟的奏章送到乾清宫去,这几乎是他每日都要做的差事,便像往日一样接过托盘,准备往乾清宫去。 走到门口时一个姓李的中书疾步进来,险些将他撞翻,好在只是上面的一份落在了地上。奏章的先后顺序依轻重缓急排序,若是全部散落,麻烦就大了。 “等一下!”徐湛瞥到奏章中的内容,低声喊道。 这人有些毛手毛脚,正蹲下身去捡,被他吓了一跳。 徐湛紧紧盯着那份奏折,半蹲下身子,握着托盘的双手已有些微颤。 “徐编撰,徐编撰?” 徐湛回过神,解释说:“哦,有些头晕。” “是不是天太热了?”李中书捡起那份奏章,一抬眼,见他脸色不好。 “天热,值房里又不透气。”徐湛报以苦笑,故作苦不堪言的神色。 李中书劝他多吃些解暑的龟苓膏,熬过伏天就好了。他们错身而过,徐湛只听身后的掌印问他:“怎么慌慌张张的?” “外察结束了,明日廷议。”李中书一面脱去衣袍,拿起蒲扇,中单已经湿透了。 “结束了?”众人纷纷惊叹:“这么快?”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中书说:“吏部那位周尚书,斩瓜切菜,两个月时间撸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三百多人,谁的账也不买,赵侍郎弹劾他,还遭到陛下训斥。外察之后就是京察,诸位好自为之吧。” 北京城的天儿是真的要变了,众人皆换上一副兔死狐悲的痛苦表情。 往乾清宫的路上,徐湛抬头看了看阴翳的天空,仲夏的天气真是阴晴不定,忽然一记惊雷滚过,他站住了,下定决心似的,转身往文渊阁的方向加快了步伐。 他的感觉没有出错,此刻手上端着的是接替李炜的新任吏部尚书周纶,弹劾浙直总督沈岳的奏疏,贴了内阁的票拟,放在众多奏疏的最上层。 周纶是关穅参加武举时的座师,相当于许阁老和徐湛的关系,一路升迁全凭关穅的保举。周纶做事太狠,刚上任不久,就罢黜了十三省各级官员三百多名,一副要肃清吏治,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做派。 沈岳是天字一号冯党,周纶对他恨之入骨,弹劾他敛财行贿,养寇不战,拥兵自重,以至倭寇围困杭城,烧杀抢掠。 可沈岳是东南的屏障,在东南形势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也只有他能权衡各方势力,让手下将领不至于忧谗畏讥,畏手畏脚。 徐湛回到值房,将林旭宁那份奏疏揣在袖中,又捡起门后杵着的雨伞,果然,雨珠从房檐滚落渐渐连成了线,他深吸口气步入雨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