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57节  (第2/2页)
”    蒋大乃是奴籍,跟着主家到了紫禁城外头,便已经是两股战战了。    再一听穆空青的话,传召?莫不是他还能入这紫禁城不成?    蒋大连手都是哆嗦的。    他想想家中的女儿,狠狠掐了自己一把,重重地点头应下。    紫禁城内自然不可失仪,文大人就是再急,也只能将脚步放快,带着穆空青向御书房赶去。    待文大人带着穆空青进入御书房时,御书房内的氛围已经凝重得仿若山雨欲来。    今日刚刚通过鹰隼送抵京城的军情道,漠北城的城墙,破了。    而北蛮攻城所用的火/炮,甚至比边军所用火/炮更胜一筹。    冬日里北地边关守城,素来都有在城墙之外浇筑冰墙的习惯。若是城墙破损,也只能用冰添补。    虽然破得快,但重新浇筑起来也快。    这也是北地边城在冬日里作战的优势。    只是浇筑冰墙也是需要水的。    可北境的冬天只有冰雪。    要筑冰墙,就得先将雪烧融,再浇筑于城墙外,等它凝结成冰。    北蛮的火/炮无论是从威力还是从射距上来说,都比大炎现有的火/炮更胜一筹。    尤其北蛮也不将炮口对着城内,他们就专轰城墙。    两下,只要两下,就能将浇筑了冰层的城墙轰开一个大洞。    也幸好如今漠北还在严冬,只要有足够的水,填补冰墙并非难事。    只是这样用冰墙耗下去,漠北城内的积雪能够支撑多久?燃料又能支撑多久?    一旦燃料耗尽,漠北城内的普通百姓,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里又能活多久?    北境地广人稀,北蛮又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极快。    为防调虎离山,周边城池的驻军绝不可能妄动。    而除却与北蛮接壤的那几座城池外,能够调出兵力的,距离漠北城最近的,便是西北边军。    可从朝廷下令,到调度粮草军需,再到西北守将点兵驰援,这中间耽搁的时间,足够漠北满城百姓死上几个来回了。    比起等待西北大军驰援,自然是由朝廷抽调地方驻军先行支援来得更快。    只是地方驻军可以调动的数量不多,比起边军来堪称杯水车薪。    在西北大军抵达之前,漠北城也只能固守。    永兴帝的眼睛已经恨得要滴出血来了。    虽说北蛮手中的火器并非源自大炎,可他们能得到这批火器,却是托了他那蠢儿子的福。    儿子要造老子的反,私采铁矿被揪出来了,就偷摸让人往西域诸国购买火器。结果这买来的火器被人给截了不说,甚至还直接将购买火器的渠道泄露给了对方。    这事儿说出来,永兴帝都要怀疑自个儿头上莫不是长了草,不然怎的能生出这种蠢东西来?    家贼横竖也插翅难飞,要剥皮揎草还是凌迟腰斩,都可以等正事忙完了再说。    这世上已经有国家的拥有如此利器,才是比帽子绿不绿更叫永兴帝寝食难安的事。    这些都可以从长计议,眼下漠北城的危机却不能不解。    短短两日,三道军情,一道比一道紧急,永兴帝此刻的火气,已经恨不能凝成实质了。    文大人当了永兴帝几十年的心腹,哪儿能瞧不明白帝王的脸色。    城墙破损的消息是在文大人离宫时送到的,文大人不知漠北的形势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但他从先前的消息中推断,也能知晓此时形势不妙。    文大人瞧着帝王的脸色,已经顾不得僭越了。    他直接将手中的水泥块放到了御案上,急急开口道:“陛下,臣得一利器,可于半日内筑坚城高墙。”    文大人这话自然是有夸张成分在的。    但是这会儿不将话说得夸张些,只怕永兴帝是没耐心听他慢慢儿解释的。    永兴帝不是心胸狭隘的皇帝,有正事当前,他自然不会计较文大人是否失礼这种小事。    文大人朝穆空青使了个眼色,在永兴帝取过水泥块端详时,穆空青便将先前对文大人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随后,看着御书房中诸位大人们将信将疑、喜虑交织的神情,穆空青又补充道:“臣家中匠人此刻正携此物在宫外等候。”    当蒋大被内侍带着来到御书房外时,已经浑身颤抖如筛糠了。    在穆空青的建议下,永兴帝带着一众内阁大臣来到了御书房外。    小内侍将两块水泥板奉上。    穆空青一一同众人解释了这两块水泥板的不同之处。    如今除了永兴帝,在场也只有穆空青一人的声音。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若无法挡住北蛮的攻城炮火,想要守城,便只有用人命去填,去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