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23)  (第1/3页)
    狄其野当真有些招架不住。    顾烈不动声色道:牧廉,你有心投楚,很好。只是,本王与你小师弟明日启程,去青城山拜会你师父。你先行回风族,过五日再来。    牧廉欣喜不已,唠叨了一阵师父是好人之类的话才离开。    等人离开了帅帐,狄其野挑眉看向顾烈:我们明日要去青城山?何时决定的?为何要去那种地方?    顾烈一言不发。    片刻后,忽而叹息道:你先下去。    你不信我?狄其野直视顾烈,唇角微勾,语气却不似玩味。    与你无关,顾烈皱着眉答,他教出这么两个怪物,不能让他活着。    狄其野轻哼一声,不知是否接受了顾烈的说法,又道:那又何必主公亲自去?    顾烈回视狄其野:你想听真话还是佳话?    假话。    楚王离营狩猎,引蛇出洞。    那真话?    半为你,半为我自己。    狄其野不明白,顾烈却不肯再开口。    帅帐空了没多久,就有近卫来报。    报!    又怎么了!顾烈难得发怒。    近卫小心翼翼地禀报:那位严氏妇人,悬梁自尽了。    顾烈闭目,缓缓叹息。    一个个,年纪轻轻,都不肯好好活着。    好生安葬吧。    是!    他还就不信了。    他需要亲眼去看青城山,看狄其野此生是如何长大,那老贼,又是何等丧心病狂的人物。    若狄其野不是转生而来,会被那老贼教成什么样?顾烈咬牙,竟然掳掠八岁孩童教导邪说,此贼非除不可。    *    你说什么?姜扬神色晦暗,看向密探。    密探跪地再禀:那人自称是狄将军的二师兄,属下认出,他就是风族幕僚,牧廉。    狄其野,你可不要    第35章 青城山谷    决定去青城山, 顾烈给狄其野的两个原因, 都是真话。    一个原因, 引蛇出洞。    吾昆若是有心撕毁盟约,趁楚军不备偷袭,那么他行事的最佳时机, 就是楚军与风族商谈会盟细则的现在。    顾烈原本就打算放个诱饵,假装松懈,带近卫到秦州蜀州交界巡猎。    如今只是临时将巡猎改为探访青城山。    另一个原因, 狄其野。    顾烈重生醒来后, 除了亡燕复楚,就是在琢磨狄其野, 不想这个人再死在自己怀里。    前世蜀州三城被屠,陆翼自认是楚人, 却到底是在蜀州出生长大,还有亲眷葬生于屠_城之祸, 闻此噩耗,怒不可遏。    他自请出战,顾烈当然应允, 满腔怒火的陆翼将风族从蜀州一路赶出西州, 直至驱逐回打云草原,甚至把打云草原最肥沃的草场都来回烧了两遍 ,才一时解他心头之恨。    当时狄其野在打青州,三战定青州后,他嫌不足, 给顾烈上折子讨仗打,被顾烈派去攻打中州,之后奉命一路北上与将功折罪的敖戈会师于秦州。    也就是说,前世狄其野与风族并没有正面交锋过。狄其野不可能见过牧廉,至于吾昆,应该也只见过流言中那一面。    狄其野前世这个谋反的名声,背得属实冤枉。    可顾烈现在想得很明白,狄其野前世之死,症结并不在于什么人言可畏,而在于他自己。    狄其野不关心俸禄,连自己封地在哪、俸禄几担都弄不清楚,被顾烈忽悠着稀里糊涂欠了一百两银子的债。    这其中有狄其野十分不清楚农桑的缘故,但更多的,顾烈推测,还是因为狄其野根本不在意这些。    前世狄其野也是如此,不理政事,袖手旁观,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军人,而非将军,更不想好好当定国侯。    这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最通俗地来说,人有弱点,才好把控。有弱点,就是有所求。廉洁如祝北河,也得与同为楚顾家臣的家族走动;忠心如姜扬,坐到丞相的位置,也不得不为姜家后代牵线铺路。    不是他们变了,是他们所处的位置要求他们必须这么做,利益、家族、朝堂角力就算他们只想当个纯臣,也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过于廉洁无法办事,连本职都无法做好,谈何效忠大楚。    狄其野前世是顾烈登基后唯一封爵的功臣,他身为定国侯,有封地,有俸禄,有精兵,有虎符。    他所拥有的权势,让他的站队选择至关重要。    他不站队,就是得罪了所有人。    其中,中州顾和柳家尤其忌惮狄其野,是因为狄其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